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高铁线路养护工人的一夜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8日   05 版)

        乘坐过高铁的人,相信对于它的安稳、快速、便捷印象深刻。然而,“高铁速度”背后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知晓?10月13日夜晚,记者跟随高铁线路养护工人来到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大桥,切身体验了他们的一夜工作。

        深夜十一点,大桥漆黑一片。透过闪烁的信号灯,记者看到不远处依稀有人头攒动,不时传来点名的声音。随行的工长李玉江告诉记者,这是线路养护作业的第五步。原来,高铁线路养护是一项程序极其严格、步骤细致规范的专业性工作。每个工种都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全过程分养护作业准备、工区点名及安全预想、结果上报及器材维护等12个步骤。整个流程从下午两点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日凌晨六点。

        此时已是零时,采访中,记者遇到了谢良瑾,这位去年刚从大学毕业的河南小伙子算是队伍里的“新手”。“刚大学毕业,适应工作么?”“还不错,技术活要从基础干起,一步一步地来。”一旁工友插话道:“虽然小谢来的时间不长,可业务干得很出色。现在是车间助理工程师哦!”谢良瑾有些羞涩。半小时后,命令接收员准确接到作业命令:“零点半准时上桥作业。”一切就绪,三组队员整齐向上桥进通道出发。

        长江边,细雨夜,风飕飕,虽十月,寒意已起。不远处,铁锹的叮叮当当挖掘声,钻机、打磨机的轰鸣声,对讲机里的报告声音混杂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养护路桥的协奏曲。现场虽然喧闹,但一切井然有序。除了简洁的业务专门用语,很少有其他言语。作业现场,检测工张东东正推着一辆检测车,在操作台上指指点点,时而擦擦屏幕上的水珠子。在大桥的另一头,谢良瑾正架着测量仪仔细探测铁轨。

        凌晨零点半—四点半,当大家都沉醉在美梦之中,又有多少人知道高铁背后养护工人艰辛的劳动?而他们却毫无怨言,默默地为高铁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夏逢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