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思想·文化·新闻专访⑤

    站在新起点上砥砺前行

    ——包心鉴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8日   02 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根本法宝,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专访了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包心鉴教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可概括为理论成就、道路成就、制度成就三大类

        记者:包教授,您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名学者,曾出版和发表了一大批有关研究论著,其中不乏独特的视角和见地。对于90年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您觉得如何概括和表述更为科学?

        包心鉴: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是党紧紧依靠人民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道路、创立能够给中国人民带来解放和中华民族带来复兴的社会制度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将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总结概括为理论成就、道路成就、制度成就三大类。

        所谓理论成就,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条件下进行的。这次飞跃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什么样革命、怎样革命这一根本问题,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这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伟大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条件下进行的。这次飞跃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科学理论成果,相互联系、交相辉映,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生不息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一个新境界、新高度。

        所谓道路成就,即开辟了中国特色民主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理、又切合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主题。探索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切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和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所谓制度成就,即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由传统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人民民主。人民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的地位和权利的真实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奠定了根本基础;广大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主体依靠力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和实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人民受惠不受惠、高兴不高兴,是衡量制度优劣的根本标准,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的根本动力。以上四点,在新时期改革开放进程中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体现和实现。

        深入研究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不能变”中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是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出发点

        记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薪火相传、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包教授,您认为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

        包心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品质在于面向现实与未来,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前进,必须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视野。

        其一,要高度关注当今时代的新变化和时代发展的主潮流,深入研究全球化大趋势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和新走向。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主潮流,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正在不断深化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拓展认识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全球化大趋势中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最重大课题。正是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生长点。邓小平理论引领中国走向世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揭示了全球化条件下党执政兴国的基本规律,科学发展观则在进一步顺应时代变化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点上指引中国融入世界文明潮流。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态度,就应当充分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机遇,积极吸纳人类文明成果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二,要高度关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深入研究初级阶段变革与发展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和新走向。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发展需要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鲜明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没有变”: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没有变;三是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的属性和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三个“不能变”: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亦即发展这个硬道理不能变;二是坚持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能变;三是坚持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抉择不能变。深入研究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不能变”中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是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出发点。

        其三,要高度关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主要任务,深入研究新挑战新考验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和新走向。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这是在当代中国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视野迫切需要关注的重大课题。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两大科学命题,卓有成效地推进了两大“根本建设”,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支撑点。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进一步指明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面向未来的高度警醒与自觉。应对“四大考验”,消除“四大危险”,是进一步加强“两大根本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确保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永不懈怠、开拓前进的关键之关键。

        本报记者 曹建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