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橘甜还望好价钱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7日   04 版)

        雨飘飘洒洒地落着,润湿了湘西南的清晨,也把雪峰山下的小橘园洗得清亮。

        “能再下大些不?橘子‘喝’了好长个噻!”橘园主人付爱民钻进橘园,麻利地摘下4个橘子,往记者手里塞:“要全熟还得20来天,先尝个鲜喽。”看上去,还是青色的生橘蛋子;剥开来,皮薄得像纸;塞进嘴里,橘瓣甜得像蜜;嚼一嚼,脆嫩无渣,也没核。

        没熟也甜。雪峰蜜橘,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的“名片”,周恩来总理上世纪70年代亲自命名的出口名品,还真是不一般!

        “这还是旧品种,等我的‘山乡红’熟了,比这还好吃、好看——颜色是通红的,像红灯笼。”付爱民呵呵乐着。

        靠着这“小金蛋”,付爱民早该发家致富了吧,不过他却告诉记者:承包果园9年了,现在才开始回本。是不是慢了些?见记者有些疑惑,付爱民讲起了自己种橘的故事——

        2003年,付爱民承包了30亩果园,租期30年,费用每年5000元,逐年付,还享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

        前两年,橘树还小,没挂果;第三年,长到半人高了,还没结果。到了第四年,县园艺场派来了技术员,一看,告诉他:必须打保果剂。1300多棵树打下来,真结果了,每棵树挂果10-20斤。总量虽少,却让付爱民有了些信心。

        谁料转年,产量依然不足两万斤。技术员建议他改种产量大、保果率高、费工少的新品种。付爱民跑到邵阳市考察,锁定了全县还没有的新品“山乡红”,并请农技师傅回来嫁接。

        旧树种适应“山乡红”吗?付爱民没敢冒进,先嫁接了五六十棵试试看。没想到次年深秋,这些果树成了宝贝——一棵树能挂五六十斤果,红艳艳的橘子还没来得及摘,就被眼馋的邻居们“预约”了。

        这大好形势让付爱民浑身是劲。今年,他又把剩余的果树全部做了嫁接,等着“红灯笼高高挂”的那一天。

        “嫁接当年果树不结果,不影响今年的收入吗?”记者问。

        “影响啊。往年能收两三万斤,今年怕只有六七千斤。但我怕么子?往年得跑去到处叫卖,现在坐在屋里就能收钱!”付爱民算了笔账,等明年果树全部结了果,产量至少五六万斤,以每斤售价两元钱算,能入账12万元,他不但可以收回全部投资,还能小赚一笔。

        这么好的橘子每斤只卖两块钱?随行的县农艺场副场长王池石看出了记者的疑惑:“雪峰蜜橘品质蛮好,价钱却一直上不去。我们也闹心。”一行人蹲在果树下,七嘴八舌地找起了原因。一说是品牌保护没做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势不明显;二说是种植面积不够大,种橘散户居多,标准化种植的林果合作社一直没形成;还有说是外销推广少……王池石低头在小本子上记着,密密麻麻,他要把这些“病根”反映到县里去,早日“除病”。

        “还有什么心愿?”记者问。付爱民指着几棵枯死的橘树说:“最怕天灾。2008年闹冰灾,雪大得堵了门,橘树全都伤了,还死了六七十棵。刚摘没多久的橘子堆了一屋子,没法卖。雪铲开,离春节只有10多天了,我只好开着车进山下乡,到处赶场,一直到清明后才卖完。心疼啊,还好林业局补贴了3000多块钱。”他抬起头说道,“我看电视里,有的地方农业保险搞得好哩,我们能不能享受到?交钱也愿意啊!”

        说话间,女主人张素英回来了。听到丈夫的话,她笑着补充:“他还总念叨两件事:一是嫌当初承包期30年太短了,怎么不搞50年呢?二是嫌现在园子太小,想再扩大规模多多种呢!这日子一变好,胆子也变大了!”

        本报记者 王斯敏 本报见习记者 袁于飞 本报通讯员 肖晓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