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零距离才能心贴心

    ——“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系列报道之三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6日   03 版)

        金秋送爽,广袤的田野生机无限。

        丹桂飘香,流淌的清泉润民有声。

        两个贫困户没花一分钱,所住危房被彻底改造;一位残疾无业老人没费任何周折,有了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数个偏远村庄没做任何公关,便获得了投资,硬化了出行的道路……

        这一连串的故事背后,有着一个共同的背景——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畅通诉求渠道,零距离服务群众,用真情为党群关系挂上一把把“连心锁”,奏出一曲曲感人的“同心曲”。

        零距离发现问题

        天峨县八腊瑶族乡出产的珍珠李,曾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可是因为防虫技术不到位,销路一直打不开。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周新建在走访调研时把这一情况记在了心头,回来后马上联系自治区农科院专家,请他们上门给果农们传授种植和防病技术。今年这里的珍珠李种植实现了大丰收,果品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价钱从原来的每斤3元上涨到每斤5元,全乡珍珠李产业增收300多万元。

        “组织部长下基层能不能取得实效,能不能得到群众认可,关键是能不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周新建说。

        活动伊始,自治区委组织部就要求,下基层过程中,组织部长们要通过到难点最突出的地方去了解实情、到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去寻找答案、到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去解决问题,深入思考符合基层实际的工作思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推进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

        针对基层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南宁市委组织部进行了深入广泛调研,及时撰写调研报告报送市委,提出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的建议,南宁市委采纳了他们的建议。2010年,南宁市村(社区)干部待遇得到大幅提高,一肩挑的村党组织书记和社区正职干部待遇分别提高到每月1300元和1800元,分别是之前的2.6倍和1.8倍。

        谈心谈话交心暖心

        张涛是玉林市的一名处级领导干部,由于对工作调整有些想不通,心里憋着一股情绪。为此,他在3个月的时间里一共找玉林市委组织部长李常官夜谈了5次,诉说心中的苦闷。每次,李常官都耐心倾听,从政策、原则上帮他理顺、疏导。李常官还表示,无论还要谈多少次,都会欢迎他。谈到第5次时,张涛流泪了,他说:“部长,我知道我的愿望没有达到,但是我被你的真情感动了,以后我不再找你了,我想通了。”

        谈心谈话是广西“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的一项重点工作。为确保谈心谈话的实效,改变干部群众心目中“找组织部长难”的印象,让组织部门在更宽松、更公开、更人性化的环境下与党员、干部交流,玉林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玉林市组织部长夜谈制度》,决定将每周三晚上8时至10时作为部务会成员约谈干部群众的时间,并对外公开约谈方式,每次约谈5人以上。由于可以坦诚相对、畅所欲言,党员、干部渐渐喜欢上了夜谈的方式。

        每逢“夜谈日”,市县两级组织部门领导均以访谈、约谈、随机谈、蹲点谈、调研谈等方式与党员、干部、群众交心暖心,目前,对市县两级党委管理干部的谈心谈话已实现了全覆盖,夜谈制度已在广西各地推广。一些干部感慨地说:与“娘家人”一谈,感觉气顺了、心畅了、结解了,投入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结对共建沟通感情

        在“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广西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把“万名组织部长”延伸到“万名组工干部”,把“万名组工干部下基层”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组织全区机关、干部与基层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共建对子。

        各级组织部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带头表率作用,每位部务会成员联系1个基层党建示范点,联系1名基层党员;每个机关处(科)室联系1个村屯、社区、企业、学校或机关下属单位。

        南宁市委组织部把部机关结对帮扶的基层联系点安排在国家级贫困县、右江革命老区马山县最偏远的永州镇和白山镇。部机关81名组工干部,以2人为一组,分别到永州镇和白山镇开展为期一周的下基层活动,真正沉下身子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星期。在下基层活动中,共协调200多万元资金,修建水泥路7公里,架设桥梁1座,修筑爱心水柜2个,结对帮扶贫困家庭62户。

        各地深入基层开展一对一的爱心帮扶,切实解决困难、传递温暖,把老、困、病、残作为关怀、扶持的重点,主动与基层群众交友认亲。面对面沟通感情,心连心架起桥梁,让党员、干部、群众切身体会到了组织部门“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的温暖。

        (本报记者 罗 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