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荆楚大地的“三字经”

    ——“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系列报道之二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4日 03版)

        “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在全国开展以来,湖北省各级组织部长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倾听基层群众呼声,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念好“思”、“写”、“做”三字经,受到基层干部群众好评。

        “思”:深入思考

        2011年3月20日,荆楚大地春寒料峭,细雨蒙蒙。

        大悟县新城镇江冲村村民喻学耀怎么也没想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侯长安顶风冒雨、踏着泥泞来到村里,夜宿他家。一壶家酿老酒,几碟农家小菜,侯长安与他们促膝谈心,聊农事、话发展,直至深夜。

        “坐久了机关,听惯了报告,对基层一线的真实情况往往会概念化、模糊化,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信号。”侯长安说,深入农户、村巷、工厂、棚舍,与群众面对面座谈、与党员心贴心交流,得到的想法总是鲜活得多、真实得多、管用得多,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就十分有助于改革创新,由此所作出的一些决策就能顺乎民心、利于民生。

        2009年全国“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启动后,湖北省将组织部长下基层拓展到组工干部下基层,在全省组织系统开展“三联四问”活动,即班子成员建立工作联系点、党支部联系基层党组织、组工干部联系服务对象;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

        黄冈市委组织部深入94个市直单位征求意见,发现干部队伍结构老化比较严重,就在市直单位全面推行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从基层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市直机关工作;恩施市委组织部“沉”到边远乡镇调研摸底,感受到基层“人才难进、人才难留”的困难,推出了边远山区乡镇事业单位直接选聘政策;大悟县委组织部主动让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揭短”,请群众“挑刺”,查找出干部工作、党员队伍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问题40多个。

        “基层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是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源泉。”大悟县委组织部长王瑛深有感触地说:“组织工作的重点在基层、思路在基层、方法在基层,只有到群众中去求教问计,才能拓宽思路,找到破解难题的有效对策。” 

        对此,随州市曾都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海森也有切身体会。在调研走访时,他发现群众在村级办公活动室学习的时间,远远少于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办事的时间,远程教育站点放在活动室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根据村民的建议,他提出了“一站两点”模式,把站点拓展到群众常去的便民服务大厅,提高了学用效果。现在,这个做法得到国家远程办的充分肯定,被省委组织部在全省推广。

        “写”:勤于动笔

        2011年4月25日,英山县委组织部长江勇带领干部第7次来到对口联系的方家咀乡石河冲,进村调研,入户调查,开展劳动。

        夜深人静之时,江勇在住宿的农家打开笔记本,开始写民情日记:“在看到农民勤劳、笑容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的苦楚、无奈。下基层,必须搞清楚群众真正需要什么。也许,有很多。但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甚至是永恒的,那就是一颗为民服务的真诚的心!”

        2009年以来,湖北省不断深化“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推出了“一本一账一日志”制度,要求每名组工干部下基层,都要有一个谈心谈话记录本、一个帮扶台账、一个帮扶日志,各级组织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省直人事(干部)处长下基层全年累计不少于1个月,市县组织部干部下基层全年累计不得少于3个月。    

        一本民情日记,就是一腔民生情怀,就是一份执政责任。老百姓的所思所盼,一件件,一桩桩,写在了日记上,装进了组工干部心里,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中。

        “下基层活动为组织部长了解民情、掌握民意、与民为友开辟了直通车,也为组织部长写民情日记、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工作打算等提供了大量素材,十分有助于组织部长想事、写事、干事。”湖北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周新群这样说。

        “做”:多做实事

        海潮寺村位于随县厉山镇的深山里,有两个组280多名村民居住在潘家沟,一道河沟将他们与外界阻隔,一遇汛期,只能靠渡船出去,极不安全。随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江崇嵩在走访、调研中了解情况后,多方协调,筹资50万元修筑了一座跨河大桥,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村民们把这座桥称为“连心桥”。

        交通的便利也促进了这里老百姓思想观念的转变,海潮寺村的村民们开始踊跃利用森林资源发展香菇和黑木耳种植。昔日的农家产品如今成了外面世界的“俏货”,现在全村香菇、木耳年产值200多万元,年人均增收500元。

        “组织部长深入基层一线,落脚点在于干事、做事,在于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侯长安部长向记者指出,全省各级组织部长身先士卒,带着真情、责任下到基层,访贫问苦,结对帮扶,一句问候,一桶食油,一袋大米,一包化肥,温暖了农村困难党员、群众的心窝;一条条山路的修通,一座座危桥的改造,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点亮了农村发展致富的希望。

        截至2010年底,湖北省各级组工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5900多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6300多个,帮助所联系的基层单位新上项目300多个,投入资金(物资)折款1200多万元。

        “组织部长到我村来,老百姓们喜笑颜开,不仅嘘寒而且问暖,不来虚套只办实事,长此以往国家昌盛。”这是海潮寺村村民王高富专门为“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写的一首顺口溜,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本报记者 罗 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