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走基层·媒体在行动21

    江西媒体:接“地气” 养“底气”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3日 10版)

        本报南昌10月12日电(记者胡晓军)“脚底板下出新闻,反观自己,还没有沉得更深,只是在浅水里抓鱼。今后,要多接‘地气’,培养‘底气’,将镜头、话筒对准基层群众,这样到了新地方会有新发现,到了老地方也会擦出新火花。”“我更多的是‘风尘仆仆’,而不是‘满脚泥土’。飘在点上,而不深入。只有真正‘沉下来’、‘弯下腰’,才能闻到大地的泥土味、听到百姓的心里话。”这是江西电视台新闻中心青年记者们参加“走转改”活动后的深切感受。

        8月中旬以来,江西省各新闻单位积极响应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切实转变采访作风、改进文风,采写出了一条条因饱含着“地气”而鲜活生动的新闻。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江西日报社上下积极响应,建立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等制度,在一版开设《走基层 访民生 看变化》专栏,版面、好稿评选向基层人员和稿件倾斜。联系点一建立,记者便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记者何深宝到瑞昌市采访时得知该市边远山区范镇东山村七房曾家村小组的村民们家里居然已经用上了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后,十分兴奋,当即要求去实地采访。但陪同采访的有关人员说:“那里正在修路,道路坑坑洼洼,汽车无法进去。”小何说:“汽车进不去,我就走进去。”他一路乘车走走停停,实在没路了,就下车走,终于顺利完成了采访,当天便发回了稿件《山区农民用上了空调》。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要求全台各级领导干部和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要真正沉到底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体验并感受群众生活和社会情况,在此基础上采写有真情实感的体验式新闻稿件和节目。在教师节前后,新闻广播频率记者来到乡村小学,和教师同吃同生活,推出《我为乡村孩子上堂课》等5篇体验式报道。主持人凌洁也参与其中,采写报道《拍起小手唱起歌》,记录自己与孩子们真情互动的一堂音乐课。江西电视台则陆续派出百余名编辑记者“走下来”“沉下去”,到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以记者在基层一线的深入捕捉,开掘热点新闻题材与群众所思所感的融合点。《江西卫视新闻》开辟了“记者走基层”专栏,多路精干记者蹲守基层“抓故事”,播出了《种田老把式徐余良》、《特警队的一天》、《中秋节日记者重访震区》等一批接着基层“地气”、带着记者“体温”的新闻报道,获得良好的收视效果。

        在网站领导的带动下,今视网掀起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工作的高潮,网站原创稿件、原创视频超过90%都是反映来自基层一线、来自百姓生活的内容,得到广大网友的好评。江南都市报每日从开设《记者走基层》专栏逐渐扩大到每日开设《记者走基层》专版,报社多数记者已投入到“走基层”采访实践当中。新法制报社开设了“基层看创新”和“一线访民生”栏目,每天推出不低于半个版的稿件,刊发《村里来了个“民警书记”》、《“与群众有关的事都是大事”》等一批鲜活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较大的反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