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系列笔谈之三

    享受为群众演出的幸福

    作者:刘全利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2日 09版)

        今年我荣获了“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表彰大会上,刘云山同志在讲话中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认为,这与“德艺双馨”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一名真正的艺术家,除了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更要做一个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永远为人民群众演出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写”的人。

        我是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12岁时和双胞胎哥哥刘全和一起进入铁道兵文工团学习杂技,从此跟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40多年的从艺经历让我们清晰地明白了一个真理: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群众朴实的话语、沧桑的脸庞、期盼的眼神是最好的教材。我们要以满腔的热忱,深入生活,贴近群众,不怕吃苦、勇于吃苦,才能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从艺40多年,尽管获得了诸多奖项,但把欢乐送到基层老百姓中去始终是我们哥俩一贯践行的准则,因为我们深知,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也必须回到生活中去接受检验。你的节目,百姓喜不喜欢、爱不爱看,都体现在他们的脸上与掌声中。

        多年来,我俩深入到革命老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走进农村、军营、矿区、社区,赶赴灾区前线和生产第一线,为那里的群众送去笑声,跑遍了祖国的每个角落。在中国文联、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等单位举办的各种慰问演出和“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中,几乎场场都能看见我们的身影。累,是肯定的,然而,每每看到群众绽放笑容的脸庞,听到他们畅快淋漓的笑声,一种纯粹的愉悦就会包围着我们。

        回顾这些年基层慰问演出的经历,记忆很多,感触也很深。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后,我们哥俩多次深入灾区慰问灾民和抗灾重建的官兵,并为灾区人民义演募捐。“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多是在元旦春节期间,腊月的风总是寒彻肌骨,可为了保证演出质量,我俩常常是身着短衫。记得去年的一次慰问演出中,由于一直奔波各地连轴转地演出,我累病了,发烧和腹泻不止,几乎无法站立。但是当我站上舞台面对观众的那一刻,浑身立刻充满了无穷的力量;看到台下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听到他们热烈的掌声,所有病痛和苦累就都飞到了九霄云外。

        随着从艺经历的增加,我们哥俩更加清楚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我们是人民的艺术家,火热的生活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我们的艺术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我们为他们奉献的是艺术作品,而从他们那里,我们却不仅仅收获创作灵感,更多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幸福与快乐。

        我们格外享受这种为人民演出的幸福与快乐,也愿意一辈子都做快乐使者,给群众带去笑声,让他们永远快乐。

        (作者为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获中国杂技终身成就奖、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