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外国专家的中国情怀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2日 15版)

        走近他们,有别样的感动。

        这是怎样的一群人?

        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肤色。

        然而他们都选择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挥洒心血和智慧。

        9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他们中的代表,荣获2011年中国政府“友谊奖”的50位外国专家,这是外国专家们在中国享受到的至高荣耀。

        如今,一年一度的“友谊奖”颁奖,已经成为外国专家们特殊的节日。

        因为“友谊奖”,我们与这样一群外国人走近,分享他们的喜悦,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动于他们对中国的爱,对中国人民的情。

        他们眼中的中国开放包容,我们眼中的他们可敬可爱。

        就请和我们一起,走近今年几位获奖者,收获别样的感动……

        (本版稿件均为本报记者李可、本报通讯员刘洁采写)

        ■链接

        中国政府“友谊奖”的由来

        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中国政府授予来华工作外国专家的国家级最高奖项,每年一度,由国家外国专家局负责组织在国庆节前夕评选。每年“十一”前后,该年度的获奖者都会应邀来到北京,出席“友谊奖”的颁奖仪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并参加在京举行的国庆活动。

        该奖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为鼓励来华工作的前苏联和东欧等国的专家而设立的奖项,周恩来总理曾在国庆前夕向有特殊贡献的外国专家颁发感谢状。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发表了《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同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引进国外人才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指出,“对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应给予精神的和物质的奖励”。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国专家引进和表彰工作的重新开展,1991年国家外国专家局恢复设立“友谊奖”。 

        “友谊奖”每年约评选产生50名获奖者,国庆逢五逢十则将评选约百名。自1991年至今,共有来自62个国家的1199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

        中国政府“友谊奖”不断激励外国专家这一特殊群体,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作出新的贡献。在“友谊奖”的影响下,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区市级外国专家奖项设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