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百村百乡行25

    采花老太的“金银”生活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1日 04版)
    本报记者焦健(左)与王到兰一起采摘金银花。本报通讯员 魏其宁摄

        眼下,已不是金银花的盛花时节,藤蔓上的金色花蕊已经由最盛时的灿若云霞变得寥落许多。

        即便如此,家住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赵庄村的67岁老人王到兰,还是每天早晨5点钟就起床,走半个多小时的山路,赶到6里地外的金银花生产基地,开始一天的采花工作。

        “现在花少了,一天也就摘六七斤,年轻的、手快的人能摘十来斤。”在跟记者打过招呼后,王大娘就忙着低头采花了。虽已年近古稀,她还是双手翻飞、动作灵敏,一看就是熟练工。“除了下雨天,我每天都来,一年干四个月,都干好几年了,可不是熟练嘛。”

        “那你一年挣不少钱呢?”

        一听记者谈及收入,老太太立即谦虚了:“没多少的,一天也就挣20来块,一年才3000多块。”

        可是,不一会儿她的“谎言”就露了馅儿。该吃午饭了,王大娘把上午摘的花提去过磅。一级花2.7斤,7元一斤,共18.9元;二级花2.4斤,4元一斤,共9.6元,总共28.5元。刚半天时间,就接近30块了!

        据生产基地的工作人员介绍,盛花时节,花圃里满是四乡八村来采花的,每人每天能挣七八十块。

        “就算一天60元,一年四个月就是7200元,加上冬天刮药材再挣2000元,你一年就能挣个‘万元户’呢!”记者跟王大娘打趣道。

        “你这孩子怎么喜欢夸富呢。”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是王大娘的脸上已经乐开了花。

        她是打心眼里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池上镇党委书记赵琦给记者算了笔账:该镇是博山区最偏远的山区镇,人均只有6分地,山坡地种玉米一亩才收六七百元,换成经济作物,一亩地可以收上万元。他们积极倡导“资本进山”,让城里的企业来发展有机农业。百姓坐收租地费一亩地一年就1000元,企业办起来后,还可以在这里打工挣钱。农民尝到了甜头,积极性特别高,现在全镇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为1比9。

        王大娘“打工”的这个金银花生产基地就是当地政府引来“淘宝”的“外来户”。像这样的企业,当地还有十几家,涵盖了茶叶、大豆、桔梗等各种有机农业产品。

        王大娘一脸神秘地告诉记者:“俺有两个儿子两个孙女,自己能挣钱,根本不用他们补贴。现在生活好多了,一年到头都有活干,就怕你不干。早前吃都没啥吃,哪能想到现在我这样的老太太还能挣这么多钱!”

        (本报记者 焦 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