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南京:孙中山“四创”精神在延续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1日 10版)
    2011年10月3日,南京,游客参观修缮一新的孙中山先生临时大总统办公旧址。 CFP

        100年前,辛亥革命后定都南京,自那以后,革命铸造的精神文化便传承在这座古城的每个角落。百年来,南京这座共和之城始终注重以文化铸造城市之魂,并将革命文化融入现代城市精神,引领了全国城市的发展方阵。

        创业:落到实处

        1911年10月10日,随着武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辛亥革命就此拉开了帷幕,孙中山等仁人志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12月4日,中华民国建都南京,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度,统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此终结。

        “作为共和第一城,一百年来南京始终秉承着革命的创业精神,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创办实业、干出事业。”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如是说。

        “铸造新时期自主创业、科技创业的城市精神,让创业的精气神儿迸发出活力”。多年来,南京自主创业氛围日渐浓厚,这完全得益于强劲的政策引导。“对下岗人员,每户每年8000元的限额内,按照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4个税种依次减免,这可是大好事儿!”下岗员工张丽翠向记者一一数来,眉宇间透出喜色。

        政策引导下的南京,科技创业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到2015年,实现在孵科技企业数、科技服务业总收入、发明专利授权量三个“翻两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0%以上。

        创新:先试先行

        回首辛亥革命,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后,处处彰显出革命的创新精神,正是这样敢于“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成就了南京百年来“勇当排头兵”的创新实践。

        “弘扬辛亥革命精神,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发展意识,南京正向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三个领域的‘首位市’迈进!”杨卫泽坚定地说。

        “在创新理念的推动下,南京致力于用科技改造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构建以科技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南京市长季建业告诉记者。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7.8%提高到了55%以上;2010年全年在宁高校院所就地转化科技成果达2060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251亿元,增长22.2%。为实现改革创新领域的“首位市”,南京还于今年3月专门出台了《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型经济行动计划》,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创优:以民为本

        “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南京能拥揽如此众多耀眼的奖项,绝非偶然。“这得益于南京以民为本、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质业绩的高标准。”杨卫泽一语道破其中的奥秘。

        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拯救亿万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今,土地国有、平均地权、关怀劳动人民的福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真正实现,创造优质服务的革命精神,已真正融进了南京的现代文明,为打造现代“绿色之都”埋下了伏笔。

        早在2002年9月,南京便开始实施绿色通道工程等八大造林工程。从此,南京与“绿”结下了不解之缘。

        南京“一揽子”民生幸福工程,也为“创优”锦上添花。“从住房安居到交通出行、生活环境,南京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生活优质、人民幸福的目标前行。”季建业如是说。南京幸福工程的规划清晰可见,2015年前建成176公里轨道交通;扼腕治理污染企业,南京江南片区除金陵石化外将不再保留化工企业……

        创造:勇于开拓

        这是孙中山先生生前为南京描绘的发展宏图:建设过江通道、设立工商业总汇之区、发展铁路交通……南京最终不负厚望,从一纸蓝图跃然成为屹立于长江江畔的璀璨明珠。“便捷的立体交通网、快速崛起的经济、令人瞩目的产业成果,这些都得益于孙中山先生对南京古城的创造性规划。”杨卫泽感叹道,“现在孙中山先生的建设蓝图已基本实现,但革命时期的创造精神,百年来依然毫不褪色。”

        “创造,就是开拓新领域、实现新突破”,今日的南京,践行着这一精神,赢得了全国首个“软件名城”的荣誉制高点。“南京能够脱颖而出,率先成为中国软件名城,根本在于醒得早、有创造!”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表示。

        2005年南京就已经将打造软件名城提上了日程,并提出软件销售额5年达到千亿元。2011年9月,在第六届软博会上,南京荣获“中国软件名城”称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软件名城”。据统计,目前南京软件产业业务收入达1000多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三。“南京将把软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速培养壮大,力争到2015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达到4000亿元;2020年,业务收入达到10000亿元,初步建成世界软件名城。”杨卫泽对此信心坚定。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王娜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