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把辛亥革命伟大精神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0日 03版)

        10月9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全面回顾了辛亥革命100年来中国人民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历程,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国家完全统一的殷切希望。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辛亥革命的伟大精神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强大动力。

        100年前,当武昌起义的枪声划破长空时,或许并没有多少人能预估到这场革命将带给中国和世界的变化。事实是,寥寥数月,各省纷纷独立,清朝覆亡,共和肇始。尤为重要的是,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辛亥先驱,满怀救国拯民的赤子之心,让“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激荡在神州大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由此起航。

        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和骨干成员,正是一批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留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与先辈们不同,这个新的群体对于民族和国家的情感,摆脱了一家一姓、忠君爱国的思想藩篱,萌生了近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则吾人之主义,可大书而特书曰:爱国主义”,可以说,爱国主义是辛亥先驱最为突出的特点和思想基础。正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国家前途的强烈关注、对民族复兴的热切期望,促使辛亥那一代先进的中国人,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了“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一批批志士勇于发难,敢于献身,在血与火的锤炼中首尝胜果。

        辛亥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推翻了满清的腐朽统治,更为重要的是开了共和纪元,绵延几千年周而复始、兴衰轮回的封建帝制走进了历史的故纸堆。革命猛烈冲击禁锢人们的专制主义旧制度、旧思想、旧观念、旧习俗,为社会注入全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和意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更让民族复兴的大幕徐徐拉开。

        辛亥先驱的革命理想和民族复兴梦想没有能够完全成真,因此中山先生临终前一再告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是,这无妨于辛亥革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自此以后,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不论付出多少流血牺牲,这个宏愿始终是燃烧在中国人民心中熊熊不息的火焰,召唤和激励着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之求索奋斗。中国在“五四”以后,走上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以雄伟的身姿,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百年回望,今天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大潮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崭新面貌,或许早已超出了辛亥先驱们的想象,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赤子之心,依然为他们建构的民族复兴梦想所激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的道路,为实现全人类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曾向世界庄严宣告:“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曙光在前,光明在前,梦想在前。让我们团结一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