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操控蔬菜种植大棚里的“一举一动”,智能节水灌溉,农产品贴上“条形码”……记者在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着实领略到了“智能农业”的魅力。
“设定好科学值,每当棚内环境出现超出范围的变化,系统会自动提醒。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调整,在任何地方只拿手机就能控制。”董浜节水灌溉协会理事长王志丰一手拿着3G手机,一边向记者介绍起蔬菜大棚智能管理系统,说到这儿,王志丰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大棚内的灯光瞬间全部亮了起来。“自从使用了智能管理平台,蔬菜苗成活率从过去的40%提高到了现在的98%以上。”如此先进的智能管理平台,记者还真是头一回看见。
农业离不开灌溉,如何打破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来到一间并不宽敞的办公室,记者看到,控制台中央一个大屏幕,周围有十二个小屏幕。“我们可以对通往蔬菜区各村的每座泵站实行电脑实时监控,PH值、清水与肥料液输送等都是智能控制,可节水30%、节电20%。”一位坐在操控台前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全镇节水灌溉面积2万余亩,农户每亩投资不到2000元,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灌溉亩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
采访中,记者不禁疑惑,如此高科技的现代化农业设施,农民是否能够负担得起?话音刚落,董浜镇党委书记陈绍东给出了答案:“今后两年,我们镇将投入资金1.5亿元用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对于农户来说,只需要一次性出不足1/3的投资,其余部分由市、镇两级政府承担。农民投入的1/3,按照我们的标准种植的话,基本上一年就能够收回成本。”(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夏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