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畅销书近一半是由民营书业策划的,这次下基层,北京新闻出版局同志推荐记者去采访一下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
9月23日,走进园内的北京磨铁图书公司,记者十分震撼:整整一层楼近400个工作卡位上,坐满了没有北京户口的“北漂”们,年龄大都是二三十岁,不少都出自名牌大学。
公司出版中心总经理萧刚说,就是这些年轻人策划了《明朝那些事》、《酥油》、《乔布斯传》、《经济大棋局 我们怎么办》、《蓝毛衣》等一大批市场热销书,《量子物理史话》、《风风雨雨一百年》还获得国家图书馆的文津图书奖,公司在深圳文博会上也获得最具创意产品奖。
他说:“过去民营书业总上不了台面,名分有点不正。文化体制改革解放了文化生产力,肯定了民营公司的正当身份,在图书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了成长空间。公司经过两次较大规模融资和吸纳人才发展很快。现在公司年经营码洋已从2008年的2.1亿,上升到2010年的6.6亿,去年缴税3395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书业。”
记者从新入职的中共党员栏上看到,三位新员工有两位分别毕业于复旦大学和山东大学,另一位来自中兴通讯。萧刚说:“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企业一样,创业园的民营企业吸引了很多人才,为北京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希望帮助呼吁一下,也能像中关村园区一样解决出版人才的进京指标问题。”
磨铁策划的图书很多,仅今年上半年就达到502种。图书授权作者中有季羡林、麦家、朱德庸、史铁生、时寒冰、曲黎敏、冯仑等学者名人。
营销是民营书业的另一个长项。李小东是华东大区的高级经理,他说:“我们每一周都有销售报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由于工作做得细,浙江去年销售码洋达到3000万元,增长了30%。”
记者注意到,磨铁公司策划营销的图书已经有了自己的标识。图书品牌经理韩杨说,磨铁公司策划的财经类、励志类图书上都有一个黑天鹅图样。它不仅是一类图书的代表,同时代表了磨铁图书的品质。
在磨铁公司,无论是选题、营销还是管理,你都会感受到民营书业正在“磨铁成针”,作为新的文化生产力,充满生机与活力。(本报记者 王保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