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03日 星期一

    为后发展地区培养全科医学人才

    韦 波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03日   02 版)
    资料图片

        保健康就是保民生保发展。国务院近日出台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既为推动和深化新医改,加快医疗保健关口全面前移,卫生资源整体下移,形成人民满意的健康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给地方医学院校如何充分发挥人才培养职能,运用自身医学教育和医学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医疗服务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服务新医改,办人民满意大学这一全新课题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挑战,地处后发展地区的广西医科大学,在努力培养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探索。

        必须把培养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作为地方医学院校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深化医改,人才为先。近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医改进一步深化、基层卫生机构提高服务能力的瓶颈。2010年,我国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60人,而农村仅为3.04人;2005年,我国城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是农村的2.2倍,而到2010年,这一差距扩大到2.5倍。后发展地区情况更为突出,以广西为例,广西农村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仅0.79人,而广西农村乡镇卫生人员中,本科学历仅仅占其总数的6.70%。一支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能力偏低的基层卫生队伍,无法胜任健康守门人的角色,无法落实医改的各项任务与目标。

        目前,我国基层不仅缺乏为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普通全科医生,更为缺乏的是具有社区卫生服务业务和管理胜任力、能够在基层医改中发挥引领者、创新者、推动者作用的全科医学骨干人才。在新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必须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医改总目标为导向,着力于医学教育与医药卫生事业的紧密结合,着力于体制机制和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突破,积极探索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完善全科医学的全科医师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全科医学骨干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医改中充分发挥智力支持和引领改革的作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

        必须进一步发挥地方院校在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作用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政府是主导,教育是关键。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最近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集培养、执业、激励、晋升于一体的全科医生制度,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一直以来,由于我国缺乏规范的全科医学毕业后教育即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医师职业准入制度,大多数医学院校只是把全科医学作为一门必修或选修课,对全科医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科专业建设滞后,没有建立相应的教研室、缺乏合格的全科医学师资、没有建立真正的全科医学实习基地。因此,这要求各医学院校在推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敢于开拓,积极创新,不断总结经验。

        目前,我国处于过渡期的全科医师培养模式主要是在职转岗培训和订单式免费生培养,该模式在当前难以满足社会对全科医师巨大和迫切的需求。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结合国际经验,我国提出了“5+3”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模式,后发展地区医科院校如何在后发展地区地方财政较薄弱的情况下,依托省级医科大学这一优质的医学教育资源,主动把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有机结合,遵循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和全科医学人才成长规律,落实医改的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全科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培养社会急需的基层卫生推动者和领导者,是后发展地区医科院校光荣而又重大的历史使命。

        必须把探索全科医学骨干人才培养新思路作为推动后发展地区新医改和医学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

        在当前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转型时期,广西医科大学为培养社会急需的全科医学人才,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在培养目标上明确提出“面向基层卫生机构,培养一大批以群体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适应大健康概念的基层卫生事业的推动者、创新者和领导者的全科医疗骨干人才”。

        在管理协调上,成立了全国首家全科医学院,设置有全科医学基础教研室、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教研室、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教研室、社区保健与康复教研室、全科医疗教研室等教学机构。

        在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上,增设五年制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专业,强化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点建设;配备了一批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等专业的专职教师,初步形成了教学、管理团队。

        在基地建设上,先后与玉林、钦州地市政府分别签订了《共建广西全科医师与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协议》,制定和完善了不同类型培养基地的建设标准、管理办法,形成了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主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CDC)以及其他公共卫生机构为基础,以临床培训基地和基层实践基地为主体的全科医学实践培训网络。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从培养普通全科医生的传统授予式、形成式为主的医学教育模式,向基于胜任力的全科医学骨干人才的转化式医学教育模式转变,实行教学规模小型化、教学方式灵活化,并模拟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院,筹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技能中心,着力于全科医生医德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 (作者系广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