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谁不想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呢?
怎样才能做到有智慧?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可以说上三天三夜,写一本厚厚的书。这里,笔者谨向诸位读者介绍一个能够增长智慧,并且很便当、很实用且很经济的工具——日记(包括博客)。
1 投身人人都是作家的时代
有人早就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人人都可以写作的世纪。人人写作,写上一辈子日记,很有可能成为作家。当然,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在网上开微博、博客也是写作,而且微博、博客与在纸本上写日记是互通的,三者各有优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或三者并用。
今天,已经有一大批人认识到了日记的价值并积极行动,取得了可喜成果。河北涿州的尤新提出了“日记人”的理念。北京93岁高龄的皇甫束玉写日记已经80年。山西《青少年日记》已创刊27年。山东作家自牧、于晓明从创办《日记报》到全力办好《日记杂志》,付出了多年的热情与心血。山东诸城管炳圣首创“日记节”,自办银杏日记收藏馆。江苏东台市程韶荣发动全市中学生投入写日记的热潮之中。山西阳城县郭恒勋写日记56年,计3000多万言。他办的日记展盛况空前,中共中央委员、原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亲笔题词祝贺、予以鼓励。甘肃作家萧滋云、萧金秀父女创办《日记》杂志,已历时八年之久。洛阳李明强提出并大力推进“日记改变命运”的实践。迄今,全国性的日记论坛已经举办了三届,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于光远的“学聪明日记”
二十多年前,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写给青年研究工作者的一篇文章中说及他的“学聪明日记”。那是在1939年夏天,他到革命根据地延安不久,有机会听到毛泽东给延安青年同志的一次演讲。他把自己从那次演讲中学到的“聪明”记在日记本上,大约记了一两千字。他记的不是演讲的内容,而是毛泽东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以此为起点,他记了两年多的日记,觉得自己每天都或多或少变得聪明些了。他的日记,记的范围很宽,书本上的,谈话中的,行为中的,政治、哲学、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领导、普通干部、老百姓的……凡是聪明的人和事都记录下来。他还观察和记录了一些愚蠢的人和事。这样,每天都能吸收一些营养,产生一些反思。如今,于老已96岁高龄,学习、思考、写作已经成了终生习惯。
进入21世纪,让我们深刻认识日记的是著名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2006年8月,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好书——《胡世宗日记》。《胡世宗日记》共8卷,计4088万字,是他用近半个世纪的生命和心血凝成的。在沈阳、北京召开的座谈会上,辽宁文学界和首都新闻、评论界的有智之士都从自己的角度发表了见解。有人说,这是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具有文献意义和历史价值;也有人说,这是一部作家的长征生活史,也是心灵史,这种步步攀登般的记录本身就是一种伟大;还有人说胡世宗不愧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他追求无愧后人的永恒价值。当今时代,能够这样坚持常年做一件事的人日渐稀少,这不正是值得学习并发扬的精神吗?
3 “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
郭沫若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话:“最平常的东西说不定是最新奇的东西,最微末的存在可能是最伟大的存在。”人人都可以写的日记,是不是一种最平常又最新奇的伟大存在呢?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青年时代写有《旅日日记》。在1918年元旦那天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今日是阳历的一月一日,中华民国七年也,我的日记就从今日记起。但愿今日往后,一天不缺,留个纪念。等着老年的时候想起幼时的光景,翻一翻这本日记,想着或者有点趣味。”透过简短的文字,我们看到了伟人的平常心。同时,周总理也提出了日记的高标准严要求,那就是“一天不缺”。一天不缺,如同织毛衣不断线一样长期坚持下去,这在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显得极为重要。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也写过不少日记。从他的老师黎锦熙的日记中可以看到有关记载和“甚切实”一类的评价。1917年冬,毛泽东主持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友会附设夜学工作时,建立了由职员轮流写《夜学日志》的制度并写了卷首前言和部分日志。1938年2月1日,毛泽东写《读书日记》,开头便这样写道:“二十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起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他还批阅过当时是中学生的王桂芹的日记,并让自己的女儿也看一看王桂芹的《假期日记》。1963年5月11日,在党的杭州会议上,他说:“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这说明,日记还能作为从生活中学哲学、悟哲理的工具。
实际上,把日记作为“最良的求学方法”,恽代英早就告诉我们了。恽代英被周恩来总理誉为革命青年的楷模。1919年元旦,他印制了特殊的贺年片,把日记作为“最良的修养方法”、“最良的求学方法”和“最良的练习文字方法”介绍给他的朋友们。贺年片上还印有这样的话:“诸君欲从一月一日起作日记,今日为一月一日矣”,“黄金光阴,无上机会,时哉不再来”。他还指出了写日记的三点益处及保证日记不间断的三种办法,并感叹“吾得日记之益大矣”。
4 从每一天到一辈子
每个人看似漫长的一辈子,都是由一天天构成的。好多人的日记,开始都先写“今天”二字。今天,值得深思,它含有人生的密码。
写日记,就是记录人每天怎样生活,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记下他所亲历的正在发生的历史。抓住了今天,留下了文字(还可以包括图像、声音),他的过去便不会是一片空白,他的明天便有了历史的参照,也拥有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对一个人来说,他的今天、明天和昨天是三位一体的。今天有昨天的魂,有明天的根。李大钊的杰作《今》写得多么深刻:“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今天一闪而过,永不复还。写日记,在今天即将远去的时候,抓住它,研究它,从头脑中挖掘一番,记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人便会活得越来越明白,人生的智慧之树便会根深叶茂。
人的一生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剧,写日记的人,便通过自己对一天天的记述,打造成了长长的人生链条。于光远曾提出写“终生日记”的理念,并从给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写日记行动起来了。试想一位百岁老人所经历的36500天,假如每天都有日记,那绝对是人间奇迹和无价珍宝。
人的全部尊严在他的思想,人的一切行动都是从思想开始的。有了想登上珠峰的念头,才会有登山的行动。而日记,绝对是思想的自由天地,日记可以是朋友、恋人、知音,是另外一个你,为你加油、喝彩、鼓励、安慰,与你分享喜悦,共担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