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修身?
“当前,社会出现道德缺失和信仰缺失,这是我们必须积极面对的。不要仅仅为了追求GDP,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全民素质。”谈到开展全民修身运动的动机时,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强调说,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中山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逐步达到小康水平。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水平也要得到相应提高。许多不能单靠经济增长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来化解。
中山火炬职院常务副院长劳汉生教授说,中山2010年人均GDP 已突破万元大关,总体上已实现了经济上的小康水平,经济发展大幅提高之后,百姓的生活追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许多人不再满足于物质的消费和享受,不仅对自身及家庭提出更高的精神追求,也对社会和他人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和谐,要求高尚,要求崇高,要求文化,要求品位,要求回归人性,回归自然,回归到一个美丽的精神家园。
中山开展全民修身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构建具有广泛认同的共同精神家园,促使人人给力,个个呐喊,加快形成干部群众都是平等人,新老中山人都是一家人,经济社会建设没有局外人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社会局面。
怎么样来修身?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强调说:“我们常说群众要幸福、干部先吃苦;全民要修身,干部也要先行。”中山市在10项修身配套行动中,有一项龙头工程是“领导干部尚德行动”,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带领市民建设幸福和美家园的“领头羊”,成为全民修身行动的重点对象。薛晓峰说,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修身不仅是成长进步之基、事业成就之本,而且是在群众中树立威信、获得信任从而得以顺利开展工作的必备条件。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更加自觉地投身到全民修身的实践中去,用实际行动为市民做表率。
“政府公务员更应身先士卒。”中山市文广新局局长郑集思表示,当前经济社会急剧转型,对个人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公务员,更应发挥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身实质上就是从我做起,如果一名公务员自身都不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管理不好自己,那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郑集思说,“注重修身一直以来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作为政府公务员要继承并发扬这一传统,才能引领市民。”
虽说干部是修身的龙头,但全民修身是一个全社会范围内的大课题。薛晓峰说:“全民修身要落实在人人修身上,要落实到人人修身的日常生活中去。”“全民修身行动”将涵盖中山市所有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312万市民人人都是参与者。
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旭认为:“全民修身活动原本就应该是全民参与,而且应该贯彻到基层,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培育适应现代文明的新型农民都是重点。”
据了解,青少年也是此次修身行动的重要主体,开展阳光少年自强行动,健全人格教育,编印和推广以中山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乡土教材,深化“家长学校”等特色品牌建设,深化“亲子义工”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理想远大、品德高尚、素质全面、敢为人先的新一代中山人。
中山中专校长朱加良告诉记者,该校的学生都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平时对他们的教育就特别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具体来说是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比如说《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已成为学校正式的选修课,早读也会读古诗文。”朱加良认为,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就要从关心他们开始,多和学生沟通,满足他们的正常诉求,为了和学生交流,他还特意开通了微博,以随时倾听学生的心声。
“修身是人品操行的完善,是人格的自我体现,而‘修身行动’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我们必须正其心、整其容、修其身,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华侨中学汤嘉泳同学说。据悉,有2万余名教师和41万名中小学生的中山市教育系统,已制定有特色的6项配套行动,包括师生道德素养、文明素质全面培养行动,慈善友爱、教育惠民自觉实践行动,阳光少年自强行动,师德师能提升行动,公开承诺和先进典型创树行动,校园文化繁荣行动。近日,共青团中山市委、中山市青年联合会还举办了“‘立志修身 闪亮青春’——中山青年参与全民修身行动启动仪式暨第一期中山青年大讲堂”,号召全市青少年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点点滴滴“修身”,追求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中山市港口镇将在镇内打造“全民修身德育街”,为全镇修身提供良好氛围。
修身要修什么?
修身,当然要以“文”化人。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茂辉表示,中山是博爱之乡、礼仪之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必须把弘扬包括孙中山精神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融入现代公民教育当中,寓社会管理于教育引导之中,寓社会建设于服务和呵护之中,聘请新时代的“孔子”、“孟子”指导修身行动。“全民修身行动”将抓好现代文明行为与传统国学文化教育相结合,将聘请百名市内外专家学者,包括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学大家担任全民修身行动的指导老师。
如何打造富有中山特色的修身文化?中山注重挖掘与利用中山文化乃至香山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紧密结合弘扬“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中山人精神,强化市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全体中山人的文化认同和心灵归属。中山市还编订了《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指导读本》,指导市民提高自身修养。
记者来中山市南区街道采访,作为中山市的重点侨乡之一,南区的领导班子积极探索和推广华侨文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侨乡文化的历史积淀。有关部门抓住全市每年一度的“孙中山文化节”的契机,举办一系列独具侨乡南区特色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广大海外侨亲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让“全民修身”的活动资源延伸至海外。
文化修身也离不开各类艺术载体。南区小品队先后排演了《书痴》、《傍晚时分》、《笑比哭好》、《最后一次演练》、《警察“蒙难”记》、《心意》、《请客》、《疙瘩村村口》、《家访》等27个小品节目,该区小品队获奖之多、创作之丰、规模之盛、群众参与程度之高,在中山均为前列。通过话剧小品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耳熟能详的作品传播,教育群众、针砭时弊、扬善颂良、警恶惩奸,提高群众分辨是非美丑的鉴别力及其生活审美情趣,达到普及美育、全民修身的效果。
全民修身不是一项“务虚”的运动,如何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修身的成果?中山推出公民意识培育行动、城市精神光大行动、优良品德倡导行动、公共文明实践行动、传统文化弘扬行动、幸福能力提升行动、新中山人融合行动、阳光少年自强行动、领导干部尚德行动、和美环境营造行动等十大行动,还周密制订了30条具体推进与落实的措施。
全民修身已作为中山各部门、各镇区实施的“一把手”工程。各镇区各部门的党委书记亲自抓全民修身,落实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中山市文明办将制定出台《全民修身行动测评体系》及其实施办法,定期对各镇区、各部门推进全民修身行动情况进行测评和考核,并实行排名通报制度。
本报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曾毅峰
上图为中山竹秀园小学小义工探望颐老院老人,聆听他们的故事。邓定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