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9日 星期四

    张旭光书法与诗词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9日 09版)
    隶书自撰九霄四野联
    读颜真卿一首
    立身忠正颜家训,走笔独标屋漏痕。
    自此千年说翰墨,论书先要论其人。
    甲申登蒙山
    蒙山五月雨风稠,依旧松涛唱不休。
    京韵忽然高处起,小溪闻罢几回头。
    观红星宣纸生产有感
    弋徽二水送清波,稻草檀皮晒半坡。
    汇入浆池浑化后,捞来片片是山河。
    雾中访经石屿
    雾锁泰山一亩晴,光芒莹映比天虹。
    圆融大字摹无尽,带水含烟卧石经。
    题斋号
    案牍辟开二尺方,奉题八百号斋堂。
    一挥写就三千纸,飘向人间有余香。
    壶口瀑布
    黄河九曲日东行,汲纳千流壮远征。
    善下汇成江海势,雷霆百万过敌营。
    忆耕牛
    勤耕不问垄头长,俯首无心寄八荒。直待万邦平国界,东方犁遍向西方。

        就学书而言,张旭光是从“二王”起步,照葫芦画瓢,慢慢走上正轨。待驾轻就熟、熟能生巧后,突然就有了反叛心理,他觉得“二王”太经典,太标准,也太普遍,循二王的足迹走,很难别开天地,别树一帜。于是另起炉灶,改学颜真卿,企图用颜之筋骨潜移“二王”之形貌,写着,写着,愕然发现唐和晋同源,颜真卿和王羲之、王献之一脉相承,都是平正、高雅、端庄有余,而狂放、奇谲、险峭不足。转而又把目光投向宋人,拜在苏东坡、米芾门下,此二公,一个字形左侧,一个结构右欹,体现了突破樊篱、放纵不羁的性灵骚动。如是写了两年,积学累识,笔底有了腾跃。欣喜之余,新的烦恼又出现了,他发现气势凸现,境界却在下滑。这代价是致命的,形如自杀。追究原因,在于“米”放多了——原来就境界而言,米芾远不如“二王”。转了一圈,目光重新锁定王羲之,有意尊“王”抑“米”,结果,气势未减,境界又得以大幅提升。张旭光由是悟出,行草一途,“二王”是金字塔尖。

        “到位”之后还要讲究“味道”。按张旭光的体会:一、多学习、多临帖;二、提高现代审美能力。此两点,看似老生常谈,却是不二法门。就说这审美能力的提高吧,怎么才叫高?想要搏出位,或搏出味,你须得用一览众山小的高度去俯视众山,用人人心中都有、而人人笔下皆无的妙技去搅动艺苑,鬼斧犹需神工。说实话,书法入门易,到位也不难,但要出味,则要天赋、勤奋、汗水一齐上。

        张旭光爱写古典诗词,对于书法工作者,这是修养,也是基本功。他自述文化先天不足,故诗词不敢妄攀古人,唯一的奢求,就是希望有一两句能活在时人的唇上、舌上。我翻过他赠予的《诗词手稿》,事隔两月,我记住了什么没有呢?想想,倒是立马记起一首,题为《六分半书》,是品评郑板桥的书画的,诗曰:“笔墨因人传不朽,清风清品看石竹。六分半书可论乎?一碗夹生腊八粥。”(卞毓方)

        【作者简介】

        张旭光,字散云,1955年10月出生,河北省安新县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硬笔书法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张旭光书法艺术工作室导师,中央美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自1988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在中央电视台举办讲座,赴日交流讲学;作品多次入选国展、中青展、名家精品展等重大展览;收入《中国著名书法家精品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多部大型书法集;出版专著有《楷书》、《行书》教材,《现代书法字库·张旭光卷》、《张旭光书法集》、《张旭光系列艺术文丛》(四卷本)、《张旭光诗词书法》、《行书技法》、《行书临摹·创作》光盘,并有多篇文章发表。先后担任中国书法兰亭奖、八届国展、九届国展、首届青年展等重大评审活动评委会副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