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7日 星期二

    评剧《林觉民》以情动人

    作者:冯晓青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7日 12版)
    评剧《林觉民》演出剧照。 雪薇摄

        近日,中国评剧院创排的新戏《林觉民》首轮试演后,在网络上、观众中引起了一番热议。为了能把这出戏打磨成精品,进一步提升该剧的整体水平,该院近日分别邀请了戏迷、戏剧专家、史学家等举办了三次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由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留下的真实史料比较少,《林觉民》这出戏采用的是以林觉民的遗书、著名的《与妻书》为核,史实为骨,虚构为肤,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调溶而一的手法。在该剧的众多角色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七个,而其中六个是历史真实人物,只有陈书瑾这个人物是虚构的。陈书瑾是个富有革命理想和激情的女留学生,在日本留学时就积极参加同盟会的活动,也正是从那时起她暗恋上了林觉民,回到福州准备参加广州起义前,她一直在向林觉民暗示她的爱慕之心,直至向林道出了她心底里埋不住的激情。最后,她在起义中被清军的子弹打中了前胸,牺牲在林觉民的怀里。戏迷和观众都认为,这个人物的设置有助于戏剧的推动,有助于更深层地刻画林觉民的内心,有助于与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的形象形成对比反差,使该剧的戏剧性更强烈、更丰富,可谓以情动人。

        被专家们一致称道的第五场“三角戏”里,陈意映看到丈夫喝醉了不放心,一直跟在林觉民身后,也来到了陈书瑾家。林觉民羞于面对叫门的陈意映,躲了起来。这就有了两个女人的直接对话;有了三人的“打背躬”唱段和合唱句;林觉民对林意映更坚定的爱;有了陈书瑾对爱情、对林觉民的新认识。一些专家和观众认为,该剧中的陈意映形象是在刻画“旧女性”方面的新突破,是对“新”、“旧”概念理解方面的一次思想解放、一次全新认知,是该剧的一大成功之处。

        陈意映形象的成功,也在于她的扮演者王平表演出色。她将陈意映出身大家闺秀的气质把握得十分到位,更是把这个女人沉稳、娴静、大度的性格和她的聪慧、擅于把握语言分寸等,都刻画得十分细腻、准确。该剧集中了中国评剧院各个行当的当今一流演员,扮演林觉民的孙路阳也得到专家的肯定。

        该剧以《与妻书》的幕后朗诵为序启和尾声,前后呼应,凸显了该剧的主题。“整个音乐风格既有评剧的特点又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从头到尾管弦乐伴奏气氛非常好,流畅、唯美、婉转,很舒服,尤其是《我的爱人》这段唱很唯美,提供了向精品迈进的基础。”专家们一致评价说。 

        专家们也为此戏的进一步提升提出了不少建议,如让林觉民在被审讯时写下属于私信的《与妻书》不妥,不如改为临刑前在监狱中写。此外,全剧有点碎,前两场没有高潮,都是铺垫。尤其第二场,准备起义的过程“缺戏”,像是过场戏。专家们还认为“关于历史背景,为什么要起义,林觉民为什么要参加,为什么参加之前立下了必死的决心”交代的不够。中国评剧院院长王亚勋称该剧将进一步打磨提高,争取10月10日、11日进国家大剧院演出时,让观众更为满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