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伪作为何不绝
近日,被拍出7280万天价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被中央美术学院首届研修班部分学生联名举报,称这幅油画是当年他们的习作。近年来,书画拍卖伪作不断,首先在于我国现行的拍卖法第六十一条明文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正是这样一条成为了制造和拍卖赝品者的免死金牌。也正因此,中央美院油画系研修班的学生虽然“集体发难”,却也丝毫奈何拍卖方不得。其二,造假手段多端,骗术智能化到了防不胜防的程度。其三,专家的泛化是伪作、赝品每每蒙混过关的一个原因,而当今书画鉴定专家职业道德同样受到公众的质疑,即专家收取“鉴定”红包,就能出具与一定金钱数额相对应的“鉴定证书”。更为可悲的是,连画家本人也不足以相信。难道对这种天价伪作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广东深圳 周思明
“智商体”警示语污辱公众
日前,西安火车站一家银行自动取款机旁边的提示牌上写着:“你购买飞机票火车票吗?”可接下来用红色标注的提醒语句就让路人看得不舒服了:“低智商的人不要看以下内容”,原来这是派出所提醒购票的旅客不要上所谓“汇款买票”骗子的当。虽然是好意,但仍有污辱公众之嫌。近年来,随着网络语言的不断影响和渗透,原先一本正经的公共场所警示提醒用语,也逐渐变得风格多样、“体”态多姿起来。譬如河北沧州曾出现了一块“咆哮体”的交通警示牌:“酒后驾车你有木有!你不要家啦!不要工作啦!”新疆乌鲁木齐一处LED显示屏上,则打出了“淘宝体”警示语:“亲,我限高4.5米,超高的车辆不可通过哟!”笔者认为,网络语言不适合所有场合,尤其是警示语,毕竟应遵守一条“创作的底线”——不能把疑似污辱公众的智商,视作独树一帜的“高明创意”!否则,即使“用心良苦”,即使“收效极佳”,终究是种弄巧成拙、甚至招致普遍反感的不智之举。 浙江宁波 司马童
电视节目也要打假
近期电视节目接连造假被炒得沸沸扬扬。先是天津的一对恋人在某台的一档征婚节目中获奖后因造假受到网友质疑,后是某台的《我给儿子当孙子》的情感节目被指造假。众所周知,电视情感类节目之所以能吸引观众,是因为观众对电视台节目内容的信任,而如今节目情节虚构造假成风,不仅伤害了观众的真实情感,也助长了同行“唯眼球论”的歪风邪气。如此“假节目”向我们敲响警钟,对欺骗观众感情、侵犯观众权益的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不能任其泛滥,务必着手根治。只有“节目打假”成常态,对蓄意“造假”的电视节目来个下马威,叫电视人付出打法律擦边球的代价,才是矫治电视人“节目造假”的一剂良方。河南洛阳 陈有根 王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