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此类办学的规范化建设、与国际优秀教育资源的衔接以及质量保证等日益受到关注。在日前结束的宁波诺丁汉大学首届中外合作大学国际论坛上,中外专家和学者对中国合作大学的现状、问题和今后走向提出了中肯并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本报讯(记者 朱振国)“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跨境教育发展明显。中外合作办学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巡视员徐永吉在肯定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成绩的同时指出,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有3个:
第一,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还存在差距。徐永吉说,目前经过批准的项目,外方的层次偏低。在获批的160个项目里管理学有49个,占30%;计算机有57个,占35%;经济学11个,占7%。从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的情况看,引进的教育资源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国家关于引进外教、外方课程等要素要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并没有严格执行。
第二,规范教育意识不强。有一些自主开展所谓的合作办学,或者以非学历教育的名义颁发国外文凭的情况。
第三,质量保障机制构建有待进一步加强。
徐永吉说:“我们对4个省区评估的结果表明,这类学校还没有建设起自身的体制,对国外的资质没有质量标准,缺乏内部的评估,还没有建立起信息公开的机制。这说明我们中外合作办学者的质量保障意识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