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5日 星期日

    探索党建创新的新思路

    冯颜利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25日   05 版)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制度之争与制度认同:信息制度论、话语优势和制度绩效》(简称《制度之争》)一书值得一读。作者鲲水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获得比较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我国基层担任党政领导职务,他融合信息经济学和政治学方面有关理论,提出了以信息对称作为党建创新的新思路。

        一是提出了民主建设方面的系统理论支撑。信息对称理论提出制度的本质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次优方案。这种理论总结了27种次优方案,涵盖普选、多党制、产权私有等制度形式,对制度的分类进行了全新构建。它揭示出“普选多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民主”27个次优方案中的两个,和“民主”不是同义词。信息制度论在理论层面把“普选多党制”等同于“民主”的捆绑式定义进行分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了“民主”这一意识形态制高点的重新定义,为中国走出一条西方模式之外的民主之路提供了系统理论探索。

        二是为中国在国际上舆论宣传探索系统理论支撑。信息制度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揭示出新的生产力发展使更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新的生产关系成为必然。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找到了符合本国国情,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次优方案组合。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历史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人类克服信息不对称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探索,为中国共产党占据全球意识形态制高点探索了理论支撑,从国际话语权层面赢得主动的局面。

        三是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探索系统理论支撑。信息制度论提出了“信息对称改革”,涵盖“干部双激励选拔机制”、“通过干部自愿竞争克服信息不对称,来实现自己改革自己”、“选拔中低收入阶层出身优秀干部”、“公共财政透明化”、“广泛吸纳社会人才间接管理社会”等更有利于实现信息对称的制度创新,与正在试点的“党务公开”和“县权透明”一脉相承。

        《制度之争与制度认同:信息制度论、话语优势和制度绩效》 鲲水著 人民出版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