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3日 星期五

    “百米报廊”看天下事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23日   08 版)

        在哈尔滨市中心的海关街上,被市民称为“百米报廊”的阅读窗里,《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工业报》等27种报纸每天都会更换。“这里的报纸种类全,更新快,来这里看报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哈尔滨市民梁小平高兴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哈市已建成阅报廊200多个,农家书屋1662个,农村文化站187个,深受广大群众喜欢。

        海关街上的“百米报廊”南起西大直街,北到满洲里街,3米长的阅报窗口有十几个,2002年建成时是全国最大的报廊,专门供市民免费读报。负责人郭毅告诉记者,“这里的人流量很大,‘百米报廊’的设立就是为了方便过往市民,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位于霁虹街7号国联中学门前的黑龙江省报业集团报廊,共有阅报窗口14个,窗口内依次张贴着当天的《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生活报》等多家报纸。正在读报的哈尔滨市民周敏杰欣喜地对记者说,“报廊的设立对市民非常有益处。通过读报,我们既获得了信息,又节省了阅报时间。希望今后能设立更多便民报廊。”据哈尔滨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哈尔滨市还将进一步将阅报廊建进社区,让老百姓更方便读报。

        考虑到哈尔滨市的气候特点和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将全市农村阅报栏建设变更为配置“农家书屋”室内阅报架,农民们从此不必再冒着严寒在室外阅报栏读报了。秋日黄昏,走进哈尔滨市阿城区双兰村农家书屋,一张大书桌摆在中间,几排书架、阅报架整齐地靠在墙边,营造了一个安静而又舒适的读书环境。“自从村里建了图书室,我没事就会过来看报,已经成为习惯了。”村民小陈是这里的常客,他告诉记者:“书屋不大,但各类报纸还挺全的。”双兰村主任卢士彦告诉记者,目前,农家书屋于18时至21时免费面向村民开放,每天赶来读书看报的村民能有五六十人。

        哈尔滨市巴彦县西集镇综合文化站,建成以来每天接待农民300多人,成了西集镇最吸引农民的好地方。文化站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外部为欧式风格,站内设有图书室、棋牌室、放映室及演艺厅等多个活动场所。西集文化站站长田广玉介绍说,不少农民看书看报很注重实用性,本着有利于农民科技致富、增长知识、丰富文化生活的原则,结合本地的土壤、气候条件、产业结构、人口状况等情况,我们为农民订阅了《农村报》、《家庭保健报》、《农民致富之友》、《黑龙江水产》、《养殖技术顾问》等报刊,广大农民群众十分欢迎。看到记者来采访,村民刘泽奇放下手中的报纸,与记者聊了起来:“平时地里活不多的时候,我就往文化站跑,看看报纸能学到不少种地的知识呢。”

        (本报特约记者 朱伟华 本报通讯员 康代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