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一则老人搭便车意外身亡,其子女四拒车主赔偿的感人事迹引发社会热议,与之前屡次出现的“扶不起”的摔倒老人、做好事反被诬陷讹诈形成了鲜明对比。怎样让做好事的人不受“反咬一口”的伤害,怎样让人们乐于行善、敢于行善,以及重建信任,弘扬正气,营造良好的社会帮扶互助氛围,无疑是我们需要大力倡导的。欢迎社会各界见仁见智,展开积极讨论。
近日,合肥一老太搭便车意外身亡,其家人四拒车主赔款的感人事迹成了舆论热点,许多人对双方当事人的真情和良知表示称赞的同时,也在讨论如何保证好心不被“反咬一口”,让好人有好报。
好心遇到了“意外”
8月13日上午10时左右,合肥市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磨店社区沿河村农妇刘士圣骑着电动三轮车赶集回家途中,路上遇到了同村76岁的李家珍老人和其孙女小敏。
烈日当头,老人又提着东西,离村里还有差不多1公里路。热心的刘士圣提出顺道载她们一程,并在装满猪饲料的三轮车上给祖孙俩腾出了地儿,嘱咐她们坐稳扶好。
一个急转弯处,突然一辆摩托车飞快驶来,一场意外发生了,三轮车猛地翻车了,三个人一下子被甩了出去。
李家珍老人的头撞在水泥板上,起了一个大包,血不停地流。刘士圣的腿被车身牢牢压住。
刘士圣不顾自己的腿伤,赶紧通知丈夫带钱过来给老人抢救。李家珍的儿媳妇也闻讯赶来。众人立即把李家珍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但因颅脑出血,又加之心脏病复发等其他病症,李家珍不幸离开人世。
“不能让好心没好报”
在李家珍被送往医院治疗时,刘士圣的丈夫立即取了5000元赶来,可李家珍家人当场回绝了他提供的这笔数额不小的治疗费用。
愧疚自责的刘士圣和丈夫都觉得不管花多少钱他们都得出。
一次转院治疗、又一次转院治疗,甚至在老人的葬礼上,刘士圣连续三次送上赔偿款。拒绝,仍然是拒绝,他们遇到的是同样“执著”的李家珍的家人,医疗费前后花了近20000元,一部分还是找亲戚借的,但是从一开始他们就商定不能要人家的钱。
李家珍家人拒绝的理由很简单,不能让好事变成了坏事,不能让好心没好报,人家也是出于好心,若收了人家的钱,良心是要受到谴责的。
感人事迹成舆论热点
这起饱含浓浓乡情,淳朴礼让的“以德报德”的真实事迹引起了舆论热议。
人们对事件双方不惜溢美之词。有人说,“双方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都能做到有情有义,的确难得。这一段佳话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还有正气,人间还有真情。相信它的广泛传扬对扭转社会风气也会是一剂强心剂。”
“能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感觉很充实,也很快乐。任何有良心,善良的人都应该与人为善,做些好事。虽然有时候社会会出现一些缺乏诚信、人性淡漠的现象,但是我相信正义还是能压倒邪恶的,社会良好氛围需要我们人人都行动起来。”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义工代表贾京红说。
而同时有人表达了做好事反被诬陷讹诈的担忧,毕竟有“彭宇案”以及人们对“该不该扶起摔倒的老人”的讨论在前。而我国对于善意救助者的权益缺乏相应的司法保护机制,使得有些人倾向于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望态度,以免自身权益受损。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小锡也提到人们讲求情义道德要考虑社会的复杂性,必要时讲求一些施善援助的技巧也是无可厚非的。而如何为整个社会营造“以德报德”的互助氛围,让更多的公民愿做好事、敢做好事正是讨论的焦点,记者将保持关注。
(本报见习记者 龚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