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1日 星期三

    专家视点

    适龄人口变化影响高等教育发展?

    作者:翁细金 郑航芝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1日 15版)
    高考人数正逐年降低 CFP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陆续公布后,众多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幸福感的人口问题进入专家研究的视野。人口变化尤其是适龄人口的变化趋势正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宏观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相关研究以及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22周岁)在2008年达到顶峰后逐年下降。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育率下降导致新生人口不断减少。与此同时,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的平均录取率却逐年提高。适龄人口低峰期的到来,将成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不得不考虑的课题。

        笔者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角度,通过对历年出生人口数进行测算得出2011-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估计值。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以每年接近2.9%的速率不断下降,而在校生数预计将以每年接近9.4%的速率上升,两者呈不断接近趋势。

        更加注重内涵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高等教育发展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处于规模发展后内涵提升阶段的浙江省高等教育,量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已基本缓和。然而不容否认的是,浙江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正面临着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整体实力不高、结构不协调、国际化程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并集中表现为高等教育质量的危机。适龄人口的不断下降,将推动浙江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浙江省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与科技等支撑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

        进一步而言,适龄人口低峰的到来将成为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契机。一方面,高等教育由“量”向“质”进行转变,使得大学从忙于扩招和经营的疲惫中得以喘息,开始重新审视高等教育质量,重建严格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保障体系。另一方面,适龄人口不断减少将直接拉开高校间的生源抢夺之战,那些低水平院校的生源危机将直接导致财政危机,并进一步演变为生存危机。这些院校或者通过院系、学科及专业资源的调整、优化,以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来求生存,或者则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统筹政府、市场和高校的作用

        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不同阶段的国家教育决策都是在回应社会的要求和教育面临的新矛盾和新挑战。单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减少这方面的因素考虑,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

        根据时代新要求对大学发展进行宏观规划。政府应该对大学的发展规模、速度、布局和结构等进行宏观调整,使大学发展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浙江省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是高校地域分布不均衡,省会杭州高校较集中,与杭州同为“三大高教中心”建设城市的宁波、温州,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仍相对不足,而其他一些地市的高等教育资源则相当匮乏;二是高水平大学稀缺,省内仅浙江大学一所“211”、“985”工程高校,学者们用“一只老虎与一群绵羊”的比喻来形容浙江高等教育水平的现状非常贴切。政府也应主动从宏观上对全省高等教育发展加以新规划,如通过政策引导和倾斜、对口支援等方式,支持浙江中西部等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院校,制定规范和标准实施有效的评估和监督等等。

        教育必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倘若高校毕业生不能充分就业,巨大的劳动力供给优势就会成为劣势,政府不得不运用有关财政和税收政策,把用于经济增长的一部分资本转移到提供社会保障中来,以缓解其对社会稳定所产生的震荡。但是要解决失业问题,又尤其需要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一高速消耗和高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内在钳制关系。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