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蕾)近年来,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依托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工程,在巩固和扩大工程建设成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要求,加快由工程建设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转变。
1998年开始实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截至2010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广电总局累计投入76.79亿元建设资金和22.62亿元运行维护经费,取得了巨大成效。1998年到2010年,实施的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建设,解决了约1.5亿广播电视覆盖“盲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问题。在“村村通”工程带动下,我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从1997年的86.02%和87.68%提高到了2010年的96.78%和97.62%。通过实施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中央第一套广播节目和中央第一套、第七套电视节目全国人口无线覆盖率由61%和38%、0%,提高到85%和85%、69%,覆盖人口分别为11亿和11亿、9亿。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则按照中央确立的“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新思路,把农村电影纳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电影发展道路。截至2011年7月底,全国共成立农村数字院线公司245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46852支,数字放映设备达470003套。今年以来订购数字影片635.7263万场,预计全年放映电影超过770万场,年观众人次十余亿,使农民群众和城镇群众一样,能够享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