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1日 星期三

    深化市校合作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十年跨越发展之路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1日 09版)
    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胡赤弟和院长金伟良为“英国首相行动计划”二期合作项目揭牌
    费英勤书记与管理学子畅谈读书
    方征平教授进行科学研究
    党史宣讲小分队在列车上宣讲
    学校承担上海世博会宁波滕头馆“地动”项目
    国际合作基地授牌仪式
    陈光明教授受聘学校“三江学者”
    高德教授讲课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市校合作办学协议创办,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宁波市政府投资建设,浙江大学负责办学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属宁波市全民事业单位。

        学校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占地1200亩,建设总投资8.4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6.3亿元,后勤社会化企业投入2.1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学校拥有配套设施先进、齐全的教学与实验楼群,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藏书100余万册及各类数字资源,投入1.66亿元建成各类高标准实验室55个,千兆带宽专用光纤直通浙江大学本部,共享浙江大学数字教育资源。

        建校10年来,学校依托名城名校办学,继承、弘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吸取浙东“经世致用”的文化精髓,按照“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型、社会服务区域型”的定位,提出“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上科研水平、办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和开放办学的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注重学科建设 培养高素质人才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参与宁波市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公共基础部和经济与贸易、法律与传媒、外国语、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机电与能源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等8个分院,3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部分省(区)招生,现有在校生近1.2万人。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崇尚严谨踏实的教风和学风。现已有7届近1.7万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兼有理、文、法、经、管等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校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和资源配置,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与专业体系,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重点专业(群)5个、重点实验室3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共建省级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并建立了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浙江大学宁波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等。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研究机构61个(其中市级研究机构14个),科研总经费累计超过2亿元,其中横向经费占62%,并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最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

        学校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建成了一支富有特色、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截至2010年底,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中有38%的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25.6%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校领导和大部分中层正职干部由浙江大学委派。学校咨询委员会和各分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浙江大学、政府部门及知名企业的教授、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学校在国内率先实行公共基础课首席主讲教授、专业责任教授制度,聘请浙江大学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讲授主干课程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学校还聘请了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兼职教授。

        学校适应宁波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托浙江大学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有研究生导师6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现有8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在院学习或进行科研工作。学校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本科、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校与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等单位联合共建宁波经理学院,开办优势骨干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开展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已累计培训1400余人。

        学校推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从课程、专业、产业三个维度设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节,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一体化的实践环节训练,从听取知识传授的课堂转向了能够实际动手、合作研发的实践学习。全校30余个专业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实践环节设置、课程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已初显成效。“P3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获宁波市2010年度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加强各方合作 服务地方经济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主动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经过10年努力,学校与宁波市地方政府以及众多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初步形成了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各类课题研究,参与人大立法工作,编纂科技进步报告,承担宁波市创新型试点城市课题等方式与宁波市政府全面合作;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优先扶持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先后为600余家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与200余家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成绩斐然。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澳、新、韩、法、加等10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并与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英国伍斯特大学等校联合举办了中美、中英合作办学项目。至2010年,累计派遣教师及管理干部142人次赴境外高校或学术机构访问交流、65人次参加进修培训。同时,众多境外教育机构代表及专家学者纷纷来校交流,累计接待134批380人次。

        学校办学得到了海内外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累计收到各类捐款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2002年,旅美华侨、宁波籍浙江大学校友郑润生先生捐资100万美元建设学校科技信息大楼——“石麟大楼”和2008年9月香港宁波籍爱国人士金维明先生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助建学校“金宗城法学教学中心”。同时,社会各界先后在学校设立15项奖助学金,总奖金额近300万元,受益学生近500人次。

        丰富校园活动 打造文化品牌

        学校党委下设10个党总支,81个党支部。建校已来,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理论武装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学校学生党员“校园旗帜工程”和“行走的新闻”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相继被评为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此外,学校还大力推进“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定期表彰宣传“三育人”等先进典型,组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积极组织师生爱心捐款、义务献血、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活动和具有特色的学术科技文化体育活动,营造了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极大地增强了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学校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10年来,共有5000余名学生、150余名指导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累计获奖954项,其中国际奖35项,亚洲奖40项,国家级、省市级奖项879项。

        源远流长的甬江水见证了学校初创时期的青涩年华,逶迤葱郁的四明山见证了学校10年成长的光辉岁月!10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得到了教育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誉,成为全国同类院校办学的典范。

        经过10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积累了按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经验,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思路和运行机制,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富有创新的名城名校合作办学机制,使学校具备独特的优势,为学校拓展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将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机遇,科学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十年跨越,数字见证辉煌

        1200亩美丽校园:营造和谐环境

        100万册藏书:助力学子成才

        1.66亿元投入:提供实验支撑

        516位专任教师:推进人才强校

        12000名在校生:立志成长成才 

        17000余名毕业生:创造社会价值 

        3 维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特色教学

        10个重点特色专业:强化专业建设

        100门核心支撑课程:优化课程体系

        82项教学成果奖:推进教学改革

        954项学科竞赛大奖:培养创新能力

        1000余人次交流互访:拓宽国际视野

        10个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

        61个科研机构:打造科研团队

        600余家企业合作:服务地方经济 

        1400余名企业家研修:引领高端培训

        10000余名公民:培训社会人才

        2+N个校园品牌:弘扬先进文化

        81个党支部:发挥先锋作用

        1000万元社会资助:共襄教育伟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