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0日 星期二

    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20日   12 版)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文化底蕴越丰厚的地方往往越不容易做好文化产业,因为传统业已形成,很难改变;文化产业做的好的地方都是以创新为主。但文化产业是现在世界竞争的主体。做好城市文化产业最需要两点要素,一是经济资源;二是人才资源。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地方才有消费潜力;人才资源丰富的地方才能发展产业。

        大家都知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里的民族指的是区域,民族文化也就是本地文化。每个地方的人保护了本地的文化,就为世界文化的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文化产业就是需要超越民族,走向世界,找到人性的东西,找到能够引起人类共鸣的东西。只有把本地的东西和世界结合,进行包装和改造,才能够有市场。二人转的语言接近于普通话,其节目内容愉悦性又强,因此二人转比较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比较容易走出去。

        当艺术变成可复制的时候,它就变成一种文化。文化产业应先以可复制为主,再来提高艺术成分。把连锁经营的办法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是东北风的未来走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