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0日 星期二

    说说看病的事④

    农民工医院的早晨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20日   04 版)

        9月16日,早上9点来钟,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的曹溪农民工医院迎来了一天之中最为繁忙的时段。患者们赶早来到医院,看病,拿药。

        服务大厅的挂号窗口前,来自四川的务工者刘大哥从兜里掏出一个红色小本,封面印着烫金的“农民工工会会员就诊优惠证”。见记者向他打听,他憨厚地一笑,指了指服务大厅墙上挂的《农民工就诊优惠简介》:“你看,有了这小本啊,诊疗费、挂号费免了,要是住院啊,床位费、护理费、手术费、注射费优惠40%,检查费优惠30%。”刘大哥告诉记者,这证办起来也方便,在医院登个记就成。

        余艳秀一早就领着母亲从二十公里外的适中镇赶来输液。她一家三口都办了优惠证,算得上是曹溪农民工医院的老牌“粉丝”。她来这里看病还有个原因,“这里有个刘荣宝医生,我们常专程找他看。”呵,小小的卫生院居然还出名医呢!

        找到刘荣宝医生所在的中医诊室,果然坐满了候诊的患者。陈大姐的丈夫在曹溪镇干装修活儿,丈夫一人办了优惠证,自己和孩子也能享受到优惠政策,这不,两岁的女儿发烧了,她特地赶来找刘医生开药。“这里看病方便。”陈大姐说,“医生对我们打工的态度也好,水平又高,这个刘医生就一看一个准。”记者问一个上午看了多少个病人,刘医生一边忙着开药一边说:“数不清啊,反正除了去趟卫生间,我就没歇着。”说完,大伙儿都笑了起来。

        二楼的牙科诊室,医生正在给江西赣州人李文章补牙。早在年初,李文章的龋齿就犯了,疼得不行了才想到上医院。一来他就想把牙给拔了,医生建议别拔,补补就好,才补了一回果然不疼了。想到这次补完,以后就不用再来了,李文章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老表介绍我来的,说这里便宜,我们打工的不就图个实惠嘛。”

        医院副院长李勇成告诉记者,医院又名曹溪卫生院,考虑到曹溪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占了全镇人口的三分之二,遂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农民工身上,对他们实行优惠政策,并定期到工地厂矿义诊。2008年,卫生院经龙岩市新罗区卫生局核准,增设了“农民工医院”的第二名称,成为福建省第一家农民工医院。“医院为农民工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们的医生也增加了临床经验,提高了业务水平,医院的经济效益更是节节攀升。”说完,李副院长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农民工患者所占的比例由2004年的38%上升至2010年的70%,年业务总收入由2004年的不到200万元增长至2010年的450多万元。收入增加了,医院便将更多资金投入医疗设备的更新,B超室、心电图室、放射科、化验科一应俱全,颇有点儿大医院的派头。李副院长告诉记者,一栋6层高的病房大楼即将破土动工。

        采访结束时已近正午,忙碌了一个早晨的农民工医院渐渐安静了下来,黝黑的农民工兄弟、抱着孩子的妇女正三三两两地离开这个洒满了阳光的院子,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站在宣传栏边,大概是刚认字,仰着脑袋饶有兴致地朗读着:“爱心、耐心、真心、细心。”

        (本报记者 赵 玙)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