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9日 星期一

    思想光芒与情感力量

    作者:谭仲池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9日 14版)

        《通道转兵》以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采取“武戏文唱”的叙事方式,着眼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拓和个性的张扬,真实准确地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等红军将帅的光辉形象,并极其自然地让共产党的领导集体迸射出思想的光芒和情感的力量。

        影片中的历史仅6天(1934年12月7日至12日),却书写了中国革命史瞬间的不朽篇章。银幕开启后,我们便看到湖南湘西老山界的崇山峻岭上空布满了乌云和敌机投下的无数罪恶炸弹,蒋介石已调集20万重兵,在飞机的掩护下日夜兼程向湘西挺进,要彻底消灭湘江之战后仅存的3万红军。此时,站在会议室内,神态憔悴的博古掏出手枪对着自己的脑袋比划,他显然已濒临崩溃。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的内心都同样在承受悲痛和鲜血的煎熬,只有李德依然用坚定的口气表示:革命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毛泽东却没有丝毫犹豫,他已经自觉地走到了红军将士们的中间,要用生命的冒险回答红军带血的呼唤和期盼。毛泽东别无选择,他要顶天立地,像高山托起欲坠的天穹。作为编剧之一,当我用心灵感应毛泽东心灵的那一刻时,仿佛立即看到了黑夜中的灯光和苍茫中的道路。而这灯光和道路,便是这部电影所呈现的共产党领袖的思想光芒和情感力量,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毛泽东坚持真理的勇气和胆识,让自己的思想在战火硝烟间放射光芒。毛泽东之所以在红军危难的时刻洞察到蒋介石在湘西张开口袋企图一举消灭红军,而坚决反对红军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博古、李德坚持拒绝毛泽东的建议,实际上是违背了当时的实际军情,如果不更改进军方向,红军必然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影片中,毛泽东提着马灯,踏着积雪,冒着严寒,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门找张闻天、王稼祥,还有周恩来、朱德交谈,就是要让大家支持他的主张。可是博古、李德等甚至把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当做是“搞阴谋”。当我们看到毛泽东沉重焦急的甚至满含委屈的眼泪,不禁为毛泽东捏一把汗。但是,真理毕竟是真理,它的光芒已经在悄悄温暖和照亮红军将士的心,大家都把扭转乾坤的希望寄托在毛泽东身上。 

        其次,神圣的情感在艰难选择中凝聚力量。尽管毛泽东已经被撤职,但在井冈山斗争中,他与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结下的战斗情谊,胸怀的共同信仰,让他们仍然心灵相通,彼此体贴。而此时的毛泽东更是细微地关心朱德、周恩来的健康,他亲自提着鸡汤上门去送给朱德、周恩来。这个镜头让我们的心为之颤动。当红军战士执行博古的决定,军纪科长带人查宿营地纪律正碰上去看望毛泽东的张吉安,下令要带走张吉安时,恰遇周恩来赶到。周恩来示意放张吉安并嘱咐毛泽东保重身体,到最后周恩来主动去找毛泽东,而毛泽东早已在驿道的山顶上。这时,毛泽东伸出一只大手,周恩来却张开双臂走向毛泽东这一动人的细节,极其真实地展现了两位共产党领袖的宽阔胸怀和如海深情。是啊!只有思想的光芒和感情的力量才能凝聚成共同的理想。

        再是鱼水相融的军民团结和红军的钢铁意志在险关重围里开辟光明通道。影片中处处体现了军民鱼水情,其中有侗族姑娘阿溪令人感动的勇敢,有当地侗族老乡对红军的真情爱护等。正是他们,筑就了一座铁壁铜墙,使通道转兵最终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影片再一次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才是正确的光明之路。

        (作者为湖南省文联主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