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南京,暑气尚未退去。9月15日,记者驱车来到距离南京主城区50多公里的溧水县永阳镇东庐村。
刚下车,记者就看到写着“金三角”三个大字的石碑矗立在路口。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由于341省道和两条县道在这里交叉,形成了一块三角地带,当地人便称之为“金三角”。然而,“金三角”里的景象着实让记者感到诧异:一排排整齐的别墅,看上去格外显眼。记者数了数,偌大的别墅区内32幢别墅仅仅有8户人家入住,其余的显然荒废了很久。为什么这里会建有这么多的别墅?别墅建成之后,又为何至今无人入住?
67岁的环卫工人朱大爷道出了其中缘由,“他们宁愿把别墅闲置在这儿,也不愿意把土地转让给农民。”通过和村民们的一番聊天,记者了解到,2004年东庐村村委会以每亩3000元左右的价格从村民手里买入“金三角”地区的16亩农田,之后以6万元至10万元的价格将地皮卖出,再由买地人自行建房。“我们家原本有3亩多地,后来土地被征用,现在还剩下一亩多地,”说到这儿,朱大爷显得有些无奈,“没地种,没粮吃,征地的这点补贴根本就不够过日子。”
在东庐村,土地经过开发后闲置的例子不止“金三角”一处。“你看,这围墙里的三四亩农田空着已有3年时间了,一直说要开发,可就是‘光打雷不下雨’。”就在记者准备起身返程时,刘大爷拉着记者的手来到了一排楼房的后面,“几年后,所有土地都将用来开发,我们还吃什么?要是这些土地都能让我们老百姓自个儿种,那该有多好啊!”
返程途中记者不禁感慨,这仅仅是东庐村的现象吗?在全国又有多少个这样的东庐村呢?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无可厚非,但是土地荒废导致资源浪费,这样的开发让老百姓情何以堪?18亿亩耕地的“红线”需要我们每个村、每个人来守护。(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季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