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6日 星期五

    要问河北新乐幸福农家咋建成?

    文化共享帮大忙!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6日   09 版)
    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已成为新乐市青少年的好去处。
    (资料图片)

        河北省新乐市整合盘活文化资源,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通过文化共享工程打造出了幸福农家。

        “小马扎”影院

        9月8日晚上,终于不下雨了,久已习惯了看电影的北累头村民,提着马扎,三三两两地赶到了村里的小场院,静静的小场院热闹起来。

        一会儿,银幕的两边都坐满了人。《贵妃还乡》开演了,一阵阵的笑声便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村民陈永红看完了电影,意犹未尽。他说:“小时候记得所有的电影,都是在露天看,后来在电影院、录像厅看,总是不如在村里看得过瘾。坐着马扎看电影,热热闹闹的,真好!”

        新乐市把文化共享工程与电影下乡结合起来。只要能演,每天一个村子,今年已经放映500多场次。“小马扎”影院成了乡亲们的最爱。这只是新乐文化惠民的一部分。新乐市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移动存储、镜像、光盘、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新乐市结合重大节庆日,有针对性地组织节目,“七一”前后,该市图书馆专门举办了红色电影展播,还在电视台开办了专门栏目。快国庆了,新乐电视台又开始将《百家讲坛》搬上了有线电视,文化共享讲座系列成为新乐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

        共享致富经

        邯邰镇的延秋蔬菜上市了,收菜的客商络绎不绝。小流村瓜农刘新军正在采摘着绿龙豆角,今年他采用的是“西瓜+甜瓜+蔬菜”一年三熟种植模式,比以往“上瓜下菜”时每亩地多收了2000多元。

        邯邰镇是河北省著名的西瓜之乡,全镇西瓜种植面积16000余亩,素有“碧蔓凌霜卧软沙,邯邰西瓜名华夏”的美称。原来,瓜农们都是选择上茬西瓜下茬蔬菜的一年两熟种植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会在西瓜收获后到蔬菜种植前出现为期一个多月的空当。农技部门摸索出“西瓜+甜瓜+蔬菜”一年三熟种植模式,并刻成光盘,在全市推广。瓜农冯小玄今年4亩半地的西瓜挣了3万多元,随后采摘的甜瓜又让老冯增收了近万元。加上刚刚上市的蔬菜,老冯家每亩地收入突破了12000元,老冯高兴地说:“一年三熟让俺们瓜农增收不断档。”

        新乐市依托共享工程,在各乡镇建设村级科技中心,设立共享工程图书室、阅览室,让村民掌握致富本领、提高致富能力。同时,一些创新的种植模式成功之后,利用共享工程这个平台,快捷、迅速地推广,共享工程成为农民增收的好帮手。

        锣鼓敲起来

        “扭秧歌去喽!”华灯初放,何家庄村的王嫂,相约姐妹们,来到村里的文化中心,扭起了欢乐的秧歌。此时此刻,整个大院锣鼓喧天,管乐齐鸣,男女老少尽情舞蹈。

        扭得满头大汗的王嫂告诉我们:“起初市里给送来了光盘,扭秧歌的都是上点岁数的,这不,后来喜欢热闹的小青年也参加进来了!”她又指着村北的方向说:“那边还有一支舞蹈队呢!……这还不是最热闹的,你要是过年来,那震天的锣鼓声,让你把什么都忘了,只想跟着锣鼓点,扭起来!”

        在这里,文化共享工程通过网络和光盘教村民们唱歌、跳舞,引导每个村建立自己的文艺队,新乐市160个行政村,村村都有秧歌队,有的甚至有三四个秧歌队。

        晚上,新乐的农村,不再是一片沉寂,每个村子都传出欢快的锣鼓声,正是这铿锵的锣鼓点,敲出了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姚红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