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5日 星期四

    刘艺:

    执一管银毫 书两岸同春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5日   07 版)

        在中秋月圆时节举办一次以“团圆”为主题的个展,81岁的书法家刘艺终于如愿。

        9月7日至9月13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大连报业集团主办的“两岸同春——刘艺书法作品特展”,在大连市举行。作为祖国大陆唯一一位祖籍台湾的书法家,刘艺眼中的“两岸同春”有两层含义:“一是庆贺《富春山居图》不久前终于合璧展出,两岸同赏一‘春’;二是祝愿两岸文化同春,共同感受文化交流的美好春天。”

        书法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媒介,更能为两岸人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在书展开幕当日,刘艺和荣宝斋共同捐出一幅珍品——留有刘艺亲笔题字“两岸同春”的高仿《富春山居图》进行义拍。“这笔善款将捐给台湾花莲县秀林乡文兰村原住民,建一座爱心图书馆。我们会在图书馆旁辟出土地建设艺术交流区,欢迎大陆的艺术家们来到这里和台湾艺术家相互切磋。”台湾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专程赶来,向刘艺致谢。她还告诉大家:今年7月,刘艺已经捐赠了十万元善款,现已送抵秀林乡小学,使孩子们吃上了来自大陆同胞的“爱心早餐”。

        竞拍最终以十一万两千元落槌。

        高仿《富春山居图》,独获台北故宫授权,限量2011份,为何请刘艺题字?这背后,是一段故园情深的故事。

        刘艺生于北京,长于北京,而父亲刘锦堂则出生在台中。1915年,刘锦堂赴日本学习油画,毕业归国后毅然赴北京投身美术教育,并改名王悦之。其画作融中西风格于一体,多反映民间苦难,曾获徐悲鸿等大师赞赏。1937年,43岁的王悦之留下“盼早日团圆”的心愿,憾然病逝。受父亲影响,刘艺对台湾老家充满思恋。因此,当他在中国书法家协会担任领导工作后,便一直致力于促成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他相信,人同根,书法同源,文化的力量能够弥合历史的隔阂,让心与心贴得更紧。早在1988年,他便克服重重困难,将第三届全国书展百件作品送至台湾展出,多幅作品被台胞收藏。1994年他应邀访台,在台北举办个人书法展,好评如潮。

        年高德劭且情牵两岸,使刘艺成了为高仿《富春山居图》题字的不二人选。接到这份邀约后,已过杖朝之年的刘艺毫不犹豫地应允了。2011份高仿图卷,意味着亲笔写下2011幅书法,这么大的工作量一度让家人担忧,劝他可否只题写一部分,其余印制。刘艺摇头拒绝了:“写出来的情意更深。”于是,整整三个多月时间,老人每天晨起梳洗毕,便铺纸向光而坐,静心悬腕,终于完成了这项宏大工程。

        “两岸同春”,念着高仿图卷上这四个遒劲的大字,高金素梅也无尽感怀。刘艺向她讲述了自己1994年首度赴台湾探亲的故事——“我回到了台中市中兴大学附近,寻找父亲的老屋。老屋还在,土坯房子,屋顶上铺着青瓦,而里面住的早已是陌生人了。我就从地上捡了两片碎瓦带回来,放在家中珍藏父亲遗物的专柜里,永志纪念。”高金素梅不禁动容,直言“心有戚戚焉”:“我父亲祖籍安徽,少年赴台。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带父亲回安徽寻根,却已找不到祖母的坟墓。当地一些老人根据回忆指出了大概方位,84岁高龄的父亲当即双膝跪地,泣不成声,然后抓了一把土带回家,放在历代祖先牌位后面……”

        (本报记者 王斯敏 本报大连9月14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