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5日 星期四

    让良知扶起摔倒的道德

    李思辉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5日   11 版)

        近日,江苏镇江一位75岁老人病发昏倒,一位女孩和三位保安果断看护、救援的报道,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在“彭宇案”、“李凯强案”逐渐产生“晕轮反应”的背景下,在“救人有风险,救前需思量”的流行语境下,一位不留名的好心女孩与三名保安,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人们关于“扶与不扶”的争论。这种正面的回应,剥离了个人利益的算计,纯粹而温暖,值得我们学习。

        尽管曾经发生过个别“救人被告”的事件,尽管这些事件的主角以及他们的“悲情”让人心生寒意,但这不能成为“麻木不仁”和“见死不救”的借口。武汉一老人摔倒后因无人救助而死亡的事件,深深地刺痛了人们的心。不少人暗自思量:如果当时伸手去扶一把,老人也许就能得救。然而彼时路人却都“害怕惹麻烦”,避之唯恐不及。而镇江的这位女孩遇到相似情况,却能够勇敢地上前救援。这里面除了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和他人起码的信任外,更多的是对人性和良知的坚守,而这恰恰是当今社会需要倡扬的精神元素。

        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社会弊病并不能代表社会全貌。就在各种关于“人性冷漠”、“道德滑坡”的提法甚嚣尘上之时,许许多多温暖的故事也在不断发生。在苏州木渎镇,一位少女在暴雨中为残疾乞丐撑起一把雨伞;在赣州南门文化广场,一位交警俯身背起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高空下坠的女童导致手臂骨折,“最美奶奶”柴小女奋力救起落水孩子不幸牺牲;“板凳妈妈”许月华37年带大138个孤儿……听着这些柔软的故事,我们还能断定当今“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吗?拿“搀扶老人”来说,尽管一些地方出现了“讹诈”现象,但终究难以掩盖“救人受称颂”的光芒。

        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审视一下社会、人心。如果用心去品味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就不会对少数人“因行善被讹诈”的个例太过敏感,就可能在该出手时,勇敢地伸出手。此外,不妨做一些换位思考。如果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审视一下“摔倒不扶”与“见死不救”,不免会黯然神伤。青丝变白发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今天因为“有人被讹”就放弃“尊老爱老”、“见义勇为”的良知坚守,我们能以什么资格要求下一辈“搀扶我们”?

        基于道德层面的救赎,归根到底离不开对人性和良知的坚守,离不开道德的自觉,镇江女孩、保安不怕惹是非果断救人是个典型案例。对于他们的义举,我们理应去学习和践行,见贤思齐有助于形成全民的道德自觉。培根说,“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全社会都奉行尊老爱幼、扶危济困,正是我们要追求的道德理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