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4日 星期三

    农民也能享受“星”级服务

    ——湖北秭归茅坪镇建东村见闻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4日   04 版)

        湖北秭归茅坪镇建东村,与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相距仅7公里,素有“花鼓之乡”的美称,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湖北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湖北省新农村示范村等称号。

        初秋时节,记者走进这个5.4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866户2548人的山区村。映入眼帘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宽大气派,青瓦白墙,峡江风格十足,沿着小广场呈“四合院”分布的综合服务社、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在这里,记者体验到了农民在家门口享受的“星”级服务。

        家门口刷卡就医

        8月28日,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湖北秭归县建东村村民龚发菊,来到村卫生室治疗脚伤。

        村医付德超诊断后,接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轻轻一刷,电脑屏幕上出现龚发菊的电子健康档案。付德超拿起“条码枪”扫描需输液的药品条码,电脑瞬间自动显示:总费用21元,报销费用6元,自付费用15元。

        龚发菊感慨,“一卡通”就是方便,药费明明白白,心里踏实。

        实行“一卡通”,是指患者在各收费窗口免费办理就诊卡并充值后,就可凭卡就诊、检查、取药等,农民再也不用拿着处方和现金到各窗口排队划价交费。就诊卡记录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就诊情况,再次就诊时可直接到医生处挂号,大大节省了就诊时间。以前,参合农民就医需携带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户口本等多个证件,并经过接诊医生开处方、划价核算等七个程序。

        便民,正是“一卡通”带给村民们的感受。

        “简捷的操作也解决了村医年龄老化、不会操作电脑、不会拼音录入等难题。”付德超告诉记者,在电脑上点“保存”后,程序都会自动核算总费用、自费费用、报销费用。自动控制日封顶线、年封顶线。

        付德超告诉记者,医生可以随时查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还可以查看患者家庭所有成员的基本健康情况,门诊就诊记录及门诊处方,住院记录等,这有利于医生治疗方案的连续性和诊疗方案的合理性、规范性。

        打开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村民看病就医情况一目了然。截至当天下午四点,刷卡就医18人,总费用334.8元,报销93.2元。

        记者了解到,这种由秭归县自主设计的新农合“一卡通”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已在全县医疗机构安装使用,得到了国家卫生部的充分肯定。

        足不出村“办证”

        “便民服务中心真好,我们不需要出村就能办成许多事。”8月28日,虽是星期日,村民黄昌凤来到建东村便民服务中心,顺利为刚满60岁的丈夫领取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待遇发放卡。黄昌凤还顺便咨询了农村低保政策,以及退耕还林补偿金发放情况。

        村财经委员付永佳说,在村里没有便民服务站之前,村民办事极不方便,一个建房手续需要10多天的时间,现在不到半天就能全部办完。

        “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证、林业采伐证、建房审批手续等,都是便民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付永佳介绍说,针对全村外出人口较多、联系不方便的实际,他们与邮政局合作,每逢周一和周四将快件、包裹单、汇票单以及其他证件直接送到村便民服务站,然后分类登记整理后通知村民前来领取。8月是学生上学的高峰期,建东村便民服务中心又承担起转发学生入学通知书的重任,收听广播通知,已成了毕业生每天的“必修课”。

        今年,建东村便民服务中心已为村民代理各类事项2800多件。村党总支部书记李胜算了一笔账,到镇上“办证”每次需花车费6元,仅此一项即可为村民节约1.5万多元。

        特殊群体百分百参保

        高宗秀,茅坪镇建东村六社区五保户。8月28日,68岁的高宗秀乐呵呵地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领取到150元新农保退休金。

        像高宗秀一样,建东村的重度残疾人、五保户、特困户等特殊群体,已百分之百参加了新农保,费用全部由民政部门、残联和乡镇筹资代缴。

        建东村武开秀等10多位老人,或年事已高,或久病卧床……办理领取养老金所需的身份证,成了他们的“心病”。茅坪派出所民警彭松和村治保主任付德刚主动上门,现场拍照、登记,为其办理急用的身份证。现年80岁的武开秀老人,长年卧病在床,彭松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等待,才完成了“最有难度的一次抓拍”。

        “星级”服务感动着每一个村民,也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参保的积极性。如今的建东村,农民1370人参保,参保率高达98%。年满60岁的320位老人,没交一分钱就领取到养老金待遇发放卡,全部“退休”领取养老金。

        “新农村新农保,政策就是好……”一首旋律优美的《新型农保就是好》,在建东村传唱,越来越多的农民分享着它的温暖。(本报记者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刘紫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