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4日 星期三

    沈阳推出艺术惠民工程

    60万名市民受益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4日   07 版)

        本报沈阳9月13日电(记者毕玉才 特约记者刘勇)9月10日是教师节,也是市民的节日,沈阳市民陆续走进艺术院校,免费接受艺术教育。在沈师大戏剧学院市民培训基地,大厅门口,摆放着标注有戏曲表演、民族器乐、舞蹈等六门课程的展板,教室里,有的市民在学习乐器合奏,有的在练习舞蹈,有的在学唱京剧。

        沈阳市委宣传部领导告诉记者:从去年4月开始,沈阳市推出全国最大的艺术惠民工程,确保全市有百万市民接受到免费的艺术培训。为了保证市民能够免费地学到艺术,除了各高校面向社会开放艺术培训场所外,还将培训触角延伸到社区、农村。由艺术院校师生、市属院团演职人员、文化场馆专业人员、中小学艺术教师组成的1647名艺术指导员与社区、村进行了艺术培训对接,覆盖全市1022个社区(不包括已动迁未回迁的社区),覆盖率达100%。

        市民吴远香告诉记者,2006年年初是她一生中最灰暗的时光,一次常规体检她被诊断出乳腺癌。手术过后,长时间的化疗,她的头发都快掉光了,精神状态萎靡到了极点。

        那阵子她想到了儿时的梦想,要一架令她魂牵梦绕的扬琴。

        “刚参加工作时,我一个月挣17元钱,填饱肚子都难,哪还有闲钱买琴?”吴远香说,现在,生活好了,我不能就这么被疾病打垮。

        在女儿的支持下,她花了2800多元钱,买了一架扬琴,开始再续儿时的梦。有一天,她从《沈阳日报》上看到沈阳市推出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音乐学院、师范大学等高校纷纷敞开大门,面向市民开展免费艺术培训,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拨通了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的电话。“报到那天,是我生平第一次踏进大学的校园,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吴远香告诉记者,“民族音乐系主任宁淑云亲自为我们上课,原计划一个半小时,可宁主任从下午一点半一直讲到五点。”

        从此,吴远香每个周末都会从沈阳铁西区红粉街倒两次公交车,花费两个多小时,坐车30多站,赶到沈阳北郊上课,风雨无阻。不上课的日子,她还会约几位琴友,到家里练习合奏,以往愁云密布的小屋从此跳起了欢乐的音符。

        “去年10月29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吴远香告诉记者:这一天,她作为演员,登上了沈师大星河剧场的舞台,参加沈阳市惠民艺术成果汇报演出,一曲扬琴独奏《欢乐的新疆》,赢得了全场300多名观众如雷一般的掌声。

        沈阳市科教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曹晓波告诉记者: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大学、鲁迅美术学院、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的艺术培训和活动场所,相继向市民开放,仅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就向社会开放800多间琴房,近万名师生走出校门,深入社区、深入村屯,为群众授课12410学时,近60万名市民受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