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开放、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11国际投资论坛,9月8日在厦门开幕。论坛吸引了108个国家的近500名投资领域的领导者参会。会场内外,中国投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一方面,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对中国充满投资热情,在同期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寻找商机、洽谈项目;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着土地、环境、资源趋紧的问题,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形成了新的挑战,不少外国投资者对此心存疑虑。
论坛透露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将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环保等领域。在可以预见的较长时间内,中国的投资环境将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联合国贸发组织发布的相关报告也显示,2010年,中国的直接外资流入量上升了11%,达到1060亿美元。不过,由于中国的工资和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大量流入的趋势已经放缓,直接外资流入正在向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联合国贸发组织编制的《2010-2012年世界投资前景调查报告》也指出,中国仍是跨国公司首选的投资目的地,中国的投资环境一直在改善。“跨国公司都很精明,它们不会明明知道中国不好,还非要来中国投资。”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
欧姆龙集团董事会主席作田久男表示,过去中国低成本生产要素特别是低成本的劳动力,一直是吸引外国投资者最重要的因素,多数跨国公司把中国当作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活动的基地,而眼下一些新的因素,比如沿海产业集群和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正在成为中国投资环境新的竞争力,吸引着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
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对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的吸引力不断增加,我国制造业吸引外资中的高技术产业占比上升至24%,同时比以往更加关注引进外资的结构和质量状况,从原先的大量集中于加工制造业转为向制造业两端,即设计研发和服务营销领域聚集。
与此同时,中国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对于FDI的需求正在调整升级,另一方面中国自身也成为日益重要的FDI来源地,并且已是低收入邻国资本和技术的重要来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德·费尔普斯认为,凭借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获取的经验,中国应该开始构思、设计、生产自己的新产品,并且可以努力将一部分产品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中找到一些市场。据统计,到去年为止,世界上有17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来自中国的投资,中国投资境外的企业纳税已经达到117亿美元,解决当地就业78万人。(本报记者 郭丽君 本报见习记者 邱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