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记者从成都站了3个多小时火车来到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经过两天半的采访了解到,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扎根农村基层30年,独创“三二”工作法得到了社会和上级领导部门的肯定,率先推出“干部下访寻问题”工作模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率先建立“集中办事大厅”,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率先实行“村财镇管”,解决村级财务长期混乱问题……
“三二”工作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创新乡镇基层社会管理
记者一走进镇政府大院,就看到大门两边墙上的公示栏格外醒目,《关于2011年度集中管理干部竞岗公告》、《关于2011年度镇领导分工及镇干部岗位职责公示》等贴了一墙。办公楼一层,“村务集中办事服务大厅”、“政务集中办事服务大厅”、“会计核算中心”、“统管结算中心”、“社会事务集中办事大厅”、“农村一事一议资金生产服务性收费直收大厅”一字排开。文建明自豪地说,这些窗口是城南镇“三二”工作法的缩影。
文建明告诉记者,2003年,他到城南镇上任的第二天,讨债的就来了30多拨。他骑着自行车下村组、进社区摸底调研。越是深入了解,心情越沉重。镇干部手头白条一大把,外借公款几十万元,村级财务更是一摊“糊涂账”。
城南镇非改革不可!他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经验,3个月后拿出了村财镇管、集中理财改革方案。通过电算化管理,财务直接核算到全镇各机关单位、村组和农户;镇、村收支每月向群众公示,实现村财镇管、钱账分离。2009年底,城南镇村债务变成“零”。
文建明还记得,第一次开全镇干部会,面前竟然有70多名村干部,一问,村社干部有192名。随后他了解到,干部们工作消极、“扯皮混日”现象比比皆是。文建明查阅了每名干部的人事档案,了解他们的工作阅历和长处后,于2004年7月,设立21个管理岗位,让70名镇干部公开报名,竞岗上任,推行业务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组制、应急工作集中制、日常管理定补制、中心工作积分制等管理模式,轮岗和年度换岗严格实行公推公选。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接着,文建明又对全镇115个社进行整合,村干部精减至42人,大大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效率。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到城南镇不久,文建明发现一个怪现象:跑到镇上告状的群众很多,于是他骑着自行车走访调查,发现原来不少村民遇到难题,找村组干部解决不了,就跑到镇上,镇干部又踢“皮球”,致使问题越积越多,村民上访不断,严重影响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文建明推出了一项新改革:变干部坐机关为下访寻问题,并创立和推行了干部下访寻问题解决机制:每月1至5日,镇村(居)干部必须带上统一制作的《民情调查表》到所联系的村(居)挨家挨户寻问题,帮助群众解难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分类梳理,建立整改台账。每月6至10日,利用半天时间,召开“下访寻问题”例会,解决台账所列问题。每月11日,镇上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各村(居)汇报情况,对村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党委集体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交有关人员落实;镇上解决不了的按程序上报,或寻求县级有关部门支持,协商解决。每月结束时,对未解决的问题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下访寻问题使很多矛盾消失在萌芽状态,近三年,城南镇实现了零上访。
抓人的教育“是真正抓住了生产力的进步”
文建明告诉记者,“三二”工作法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教育问题,“抓人的教育,这是真正抓住了生产力的进步”。
为此,城南镇推行党员干部群众全员教育。在召开每月全体党员、干部、村居民代表寻问题解问题大会的同时,开展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爱民教育、群众十好教育的文明教育活动,并形成了长效机制。党员开展每月一次党日活动,半年一次剖析检查,年底进行培训评议。干部开展每月一次开门纳谏,半年一次民主评误,年底进行述职述廉满意度测评。群众开展每月一次社(组)日活动,学习时事政治,进行科技培训、法律知识普及等,提高了文化素质和修养。每半年一次群众评议,年底按照个人申报、群众评选、评委审查、党政表彰程序,进行十好家庭评选表彰。
“‘三二’工作法的‘三’指‘三制’、‘三定’、‘三教育’,即业务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组制、应急工作集中制;定岗、定员、定酬;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爱民教育、群众十好教育。‘二’指‘两下’、‘两集中’,即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集中服务、集中理财。这实际上是‘小政府大服务’。”文建明向记者进一步介绍,“‘三制’、‘三定’、‘三教育’讲的是思想政治,体现了党建执政,是小政府;‘两下’、‘两集中’讲的是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发展服务,体现的是大服务。‘三二’工作法是我30年基层工作的经验总结。城南镇是我工作的最后一镇,我想把一辈子的经验在这里落实,探索乡镇社会管理新路子。”
本报记者 周 华 余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