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9日 星期五

    中国和平发展必将为世界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9日 08版)

        《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中国繁荣稳定与世界繁荣稳定联系起来,既充分表达了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的信心和决心,也充分表达了中国期待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愿望。

        中国取得的成就受到世界广泛赞誉,同时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相互联系和互动关系的增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一些担忧和疑虑。比如,中国投资和出口驱动的增长模式能否转型,在世界经济再平衡中能否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经济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发展是否会带来能源资源的大规模消耗和排放,从而对国际市场和减排带来更大压力;中国能否有效控制收入差距,使经济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中国经济发展能否与世界互利共赢,并担负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责任。对这些问题,白皮书都有针对性地作出了回应。

        第一,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白皮书强调,中国将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扩大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协调拉动转变。近年来,中国国内消费以每年17%~18%的速度增长,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着力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的迅速成长,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国内市场的总体规模将加速扩大。据瑞士信贷银行研究报告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消费额占全球的比重将上升到14%,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市场。从当前和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态势看,短缺的不是生产能力,而是市场需求,而潜力最大的市场在中国。中国人口规模全球最大,国内市场潜力正在逐步释放,今后5年中国的进口规模将超过8万亿美元,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规模,将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市场空间。

        第二,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推动发展。201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4400美元,已经由中低收入国家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将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如低成本比较优势减弱,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潜在增长率逐步下降等,但中国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持续增加科技和教育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水平,在低成本比较优势减弱的同时,加快培育以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比较,中国还有许多特有的优势,储蓄率较高,资金供给充裕;城镇化加速发展,将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使各区域在不同产业层次上发挥动态比较优势。这些条件表明,中国依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就一定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着力突破制约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白皮书指出,尽管人均国内资源拥有量较低,但中国将进一步挖掘自身资源潜力,通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功能和推动科技进步,最大限度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节能减排力度最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十二五”规划把今后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作为约束性指标,中国已经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为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将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排放强度;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环境税费制度,推行能效标识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加强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国也是世界上减贫和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成效最明显的国家之一。白皮书阐明了中国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方向。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把调整收入分配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控制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经济增长、公平分配和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局面。

        第五,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过去30多年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的过程。中国坚持对外开放,不仅带动了自身经济发展,而且对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进口规模的扩大为有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从自身的发展经验中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面向未来,中国将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进口规模,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扩大服务领域和金融业对外开放,保护外资企业在华合法权益,创造公平有序的投资环境;更加重视对外投资和合作,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度,鼓励各类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和合作经营。与此同时,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从全球金融体系建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并承担与自身能力相对应的国际责任。

        中国和平发展的总目标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件,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中国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各种难题,让13亿多人民彻底摆脱贫困,是开天辟地的伟业,本身就是对人类和平和发展事业的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中国努力实现富民强国目标的同时,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实现与他国的良性互动,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中国的和平发展必将为世界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王一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