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曹继军、颜维琦)华东政法大学校园大草坪旁,绿树成荫,2010级经济法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正在进行。50名同学分成两组,围坐在一起,围绕一起案件展开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对于该案的后续影响发表各自的看法,对于重建社会互信、增进社会公德水平提出不同的建议。其他同学或表示赞同,或进行补充,或予以反驳……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老师们适时穿针引线,好不热闹。
草坪上的课堂只是华东政法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新尝试而已。为了激发大学生的思政课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和问题分析能力,华东政法大学于2010年开始进行思政课讨论式教学的试点研究工作,目前已有32个班级、1600名学生和34位教师参与讨论式教学,反响热烈。学生们说,思政课不再板着面孔,变得鲜活有趣,也更加有用了。思政课的老师们也变得魅力四射,更加可亲可爱了。
讨论式教学对于大学课堂并不是新鲜事物,但作为导向性、思想性、政治性较强的思政课,能否采用讨论式教学,如何进行,尚未有系统的成熟实践。华东政法大学政治理论部负责人介绍,讨论式教学发散性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课堂引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为了搞好思政课讨论式教学试点工作,华东政法大学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一方面组织精兵强将深入研究思政课讨论式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提炼出“案例式讨论”、“情景模拟式讨论”、“嘉宾参与型讨论”、“读书会讨论”、“课题研究式讨论”、“论辩式讨论”、“敏感问题讨论”、“金手指讨论”等各种讨论模式。
在华东政法大学,每一节思政课讨论试点课都有专门人员全程录像,在集体备课时回放,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目前积累的教学录像资料已超过100G。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把握思政课讨论式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位教师对讨论课从前期策划、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评估、问题与思考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总结。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智强是思政课上最受学生欢迎的“嘉宾”。在“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诺贝尔奖与政治”等老师们精心设计的专题讨论课上,不时可以听到他的连珠妙语。据了解,学校的党政干部、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离退休教师、往届毕业生乃至社会人士一同走进思政课堂,与大学生谈理想、论现实、讲理论,已经成为华东政法大学思政课讨论的一大特色,既丰富了思政课的内涵,也让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大为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