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8日 星期四

    说月饼

    袁文良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08日   12 版)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可谓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民间也就陆续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到了唐代,民间出现了专门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的街上也出现了糕饼铺。据传,一年中秋,有大臣向唐玄宗敬献胡饼。当晚,唐玄宗与杨贵妃赏月食饼,玄宗觉得“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明月,脱口而出“月饼”,太宗听后甚喜,便传旨将“胡饼”改称“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到了明清之时,中秋吃月饼在民间更加流行。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中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也记载:“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师第一,他处不足食也。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知道,月饼当时已经是民间相互馈赠的社交礼物,其分量颇大,必须众人分而食之,和现代月饼越做越精小截然不同。

        现代月饼在继承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制作更加考究,样式更加精美,口味更加繁多。中秋之夜,人们围坐纳凉,赏月尝饼,谈天说地,的确是别有情趣。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