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播出后产生的影响让我非常振奋。有这么多人热爱毛岸英,这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被毛岸英的人格和情怀感动,敬仰和热爱他,我感觉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这使我看到了一种希望。
《毛岸英》这部电视剧的播出,让广大观众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领袖的儿子,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看了这部电视剧后,感觉它的播出实在是太好太及时了,让人民群众重新来认识共产党。《毛岸英》让广大观众认识了共产党,认识了老一辈革命家是怎样培育和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而革命者的后代又认识到了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毛岸英的屏幕形象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他理应成为新时代青年崇敬的偶像。但是我认为,他首先应该成为所有共产党干部,尤其是干部子女的楷模和榜样,他们都应该学做毛岸英这样的人民之子。我并不认为伟大人物的儿女就一定会是优秀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但是毛岸英作为伟大人物的儿子,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优秀杰出的人物。
电视剧最使我感动的是第三集,八岁的岸英和他的母亲以及孙嫂被捕入狱,他亲眼看见自己的母亲遭受惨无人道的凌辱,亲眼看见母亲坚强不屈,英勇就义。不难设想,这么惨烈的经历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心灵的打击该是多么刻骨铭心,一生都不能磨灭。所以毛岸英对革命的信仰和忠诚是和他对父母的爱和敬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和他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母亲牺牲后,他和弟弟被迫在上海街头流浪,在旧社会的苦难中挣扎,磨练了他的意志,形成了他坚强的性格。后来又到苏联学习,他的勤奋好学,刻苦精神,使他逐渐地成长为一个革命战士。毛岸英的一生是很短暂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旧社会度过的,吃尽了苦,受尽了折磨。从苏联回到延安后,这时候的处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父亲已经成为革命领袖了,但在他的身上仍然保持着一个普通战士的本色。在毛泽东的教育下,他脱下洋军装,走向黄土地。到农民当中,犁地、种粮食。他没有半点特殊化和享受某种特权,依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直到革命胜利了,他先是坚决辞去机关工作,到工厂去,后又在他结婚还不到一年时,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到前线去,明明知道前线非常危险,帅大姐那样坚决地不准他去,彭总司令也不同意他去,但他还是要去,而且成为了志愿军的第一人。这种高干子弟,真是太少了,实在是太难得了。如果大家都经历了那个时代,就会知道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今天的青年们,今天的高干子弟们在现代条件下应该向毛岸英烈士学习什么呢?继承他的什么精神呢?
我觉得这才是这部电视剧反映出的一个内在的很尖锐的现实主题。
这部电视剧就是在问大家,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们该向他学习什么。我觉得非常应该强调这样一个现实主题,学习什么呢?他的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崇高的志向、奋发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艰苦朴素、永远做普通一兵的作风。这些使得毛岸英成为一个杰出的、优秀的、完美的人,足以使他成为当代青年的楷模。我想补充一点,这些是毛岸英身上最宝贵的情感和品德,而且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最匮乏的。
电视剧中,帅大姐在一次谈话时无意中赞扬岸英说,岸英这个孩子,有一颗对穷人的悲悯之心。这句台词触动了我,它讲到了毛岸英的思想品质里面一个非常宝贵的东西。悲悯的情怀,对弱者的同情,一颗爱人之心,一种人道主义,是毛岸英精神品质里最闪光的东西。
电视剧有几场戏是使我非常感动的。他在上海和一群三毛似的流浪儿结成了好朋友,后来他被地下党营救了,地下党同志让他们饱餐了一顿,岸英首先想到的是拿两袋热包子跑着送给那些流浪儿吃。因为我是从旧社会长大的人,看到这些细节我非常感动。在分手的时候,他又把自己口袋里的铜板掏出来送给这些穷孩子才离去。他在陕北的山沟里看到一个穷苦人没有鞋子穿,就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送给人家。他到了朝鲜前线以后看见朝鲜阿妈妮和她的小孙女打水不方便,就和战友每天去给她们送水。看见小战士挑水困难,就和战友商量每天少用一桶水,为战士减轻负担。他处处想到别人的困难并给予帮助,这体现了人类的最高贵的情怀和品德。
我觉得毛岸英身上这种悲悯情怀,这种爱人之心,这种人道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是非常需要的。这种感人的一切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因为在我们当前贫富差距还很大的社会里面,只有这种悲悯之心,对穷苦人的同情之心,才能够抑制人对物质贪婪的欲求。我们今天多么需要有一颗像毛岸英般的爱心,多么需要对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如果我们的干部子女都能够像毛岸英这样有的话,我们的社会就会真正和谐安定,我们民族的素质就会提高,我们社会的进步就有了希望。
所以我认为《毛岸英》这部电视剧虽然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但是它的现实意义超过了它的历史意义。它使我们在感动中反思,从而使毛岸英的人格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
(作者为著名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