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8日 星期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打造民生优裕之区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08日   09 版)
    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
    丰收的喜悦
    桃北新村新农居
    社区迎中秋百人饺子宴
    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龙舟文化
    湘湖

        萧山,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钱塘江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面积1420平方公里、人口122万。萧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经济发达,民生富裕。作为浙江文明的源头,萧山跨湖桥文化遗址和出土的独木舟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境内拥有气势磅礴的钱江潮、钟灵毓秀的美丽湘湖,被誉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萧山交通发达,拥有空港和出海口。萧山国际机场是全省枢纽机场、全国十大干线机场;铁路杭州南站落户萧山,六桥飞架钱塘江南北;沪杭甬、杭金衢、杭新景高速公路和浙赣、萧甬铁路穿境而过;距上海港、宁波港仅180公里、150公里。随着江东大桥、过江隧道、地铁工程、沪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等项目的启动和加快建设,萧山与上海等大都市的“同城效应”将更加凸显。

        一座品质生活的乐园

        萧山是浙江省经济强区。2010年,全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220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47万美元,财政总收入182.3亿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萧山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打造民生优裕之区。“十一五”时期,区财政累计投入216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从十个方面建设“十有”强区,让全区120万城乡居民和80多万“新萧山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真正实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业有所就。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积极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区和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深入实施职工技能人才与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区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支持职业技术培训及培训机构建设。“十一五”时期,共培训农民21.69万人次,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4.4万人,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7%的较低水平。大力完善就业服务保障,健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实行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制度,建立基层公共职介服务信息平台。大力鼓励创业富民,完善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浙江省留学人员创业园萧山园区和37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用创业带动就业。

        劳有多得。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收入,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建立起发展增收、转移增收、科技增收等八大增收机制及一系列长效机制。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政策,不断提高农民“薪金、股金、土地流转金、社会保障金”拥有率。近年来,全区呈现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农民收入增幅的良好趋势。

        学有优教。以实施“科教兴区”为主战略,全面推进城乡均衡教育。相继推行“名校集团化、校际结对互助”、省级标准化学校创建、学前教育强区创建、职业教育整合提升等教育均衡措施,着力构建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十一五”时期,全区省教育强镇率、市学前教育达标率均达100%,9所普通高中均为省重点,4所职业高中均为国家级重点学校,名校集团达17个,中小学结对率100%,提前基本普及15年教育,高中入学率达96.01%,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47.2%。

        病有良医。以“健康萧山”建设为中心,努力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成5家区级医院改造、18家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迁建和3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卫生镇覆盖率达100%,初步形成了“农村15分钟、城区10分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保障水平。2010年全区各类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130.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540元/年,2011年参保率达98.1%,被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县(市、区)。

        老有善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努力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推进全民社保工程,梳理整合各类养老保险制度,全区各类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88.2万人,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的迈进。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长机制,201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440元/月、330元/月,发放物价补贴近5000万元。加强社会福利工作,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儿童福利事业、残疾人事业,全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4.7%,2010年被评为全国五保集中供养先进单位和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住有宜居。以“人人有房住、人人住好房”为目标,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6.9平方米、76.5平方米。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安置房、人才公寓“六房并举”,着力解决城镇居民困难户住房问题。实施农村住房改造与建设工程,2009到2010两年累计完成农村住房改造2.7万户,建成了一批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和新农村示范村、特色村,浦阳镇桃北新村被命名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杭州市首批风情小镇。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加快国家级生态区创建步伐,努力打造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的绿色低碳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难有众助。特别关注困难群体,让惠民政策真正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大力推进“村企共建”新农村,近4年全区有3000多家企业与480个村结对共建,到位资金2.2亿元,帮助村级实施公益设施、生活生产设施等各类项目2316个。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工会、教育、劳动等单位联手建立了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完善困难群众就业、医疗、住房等帮扶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全区成立31家慈善分会,实现镇街慈善分会全覆盖,2010年共募集企业留本冠名基金24.4亿元,接受现金捐助7.52亿元,每年可用资金达1.46亿元。

        暇有所乐。以满足广大人民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宗旨,实施“十大金色文化”工程,健全文化共建共享机制。区文化中心、博物馆新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推进29个镇级支馆、560个社区分馆组成的公共图书共享连锁体系建设。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基层文化,组建了29支镇街品牌文化艺术团、500多家村级文体俱乐部,形成了“十五分钟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圈”。举办“湘湖大讲堂”,广泛开展“美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完善美德档案体系运行机制。

        行有畅途。以提供畅通快捷的出行环境为目标,科学谋划、适度超前开展了交通基础设施大建设。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通过资源整合等重大体制改革和下调票价、开辟新线、延长时间等近200项便民惠民措施,实现了与杭州主城区公交一体化和411个行政村“村村通公交”。 同时,建立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新建、改建公共停车场15个,充分挖掘泊车资源,城区停车泊位达3.4万个,努力化解群众“出行难”、“停车难”问题。

        居有平安。坚持以民生促和谐、以和谐保稳定,深入创建“平安萧山”、“法治萧山”。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着力解决“新萧山人”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实际困难。落实信访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的作用,完善“大调解体系”,努力把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线。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开展校园安保工作,全区刑事案件总量稳中有降。近年来,全区没有发生一起影响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连续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区”。

        一座工业腾飞的新城

        萧山是浙江经济强区。改革开放初期,这里诞生了以万向集团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群体,被誉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摇篮,率先跨入“全国十大财神县”的行列。30年岁月如歌,萧山与时代同步崛起,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依然领跑浙江、领先全国。萧山是杭州湾产业带核心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2010年萧山完成工业总产值4487亿元。工业销售产值超十亿元企业57家,其中超百亿元5家。4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8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共有上市企业24家。

        工业是萧山的“金名片”,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时,萧山区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措施,不仅在险象环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向好,化危为机,而且为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如今的萧山经济勇攀险峰,仍是风光无限。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萧山制造”逐步向“萧山创新”迈进。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迅速,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伴随产业结构转型,萧山经济发展的模式也正在由原来以资源消耗型为主,向环境友好、集约发展型转变。去年萧山万元GDP能耗下降5%左右,一批能耗高、污染重、占地多、效益低的落后产能被加速淘汰。阵痛过后的转型之路更显旖旎风光,也更坚定了萧山企业家的转型发展信心。

        现代农业投资是萧山创新创富的亮点,花卉、畜牧、水产、蔬菜、茶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稳健发展,以传化大地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农业园区、产业集群,打造出现代农业的标杆品牌。

        萧山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正雄起薄发,给萧山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人文萧山,休闲生活”——萧山旅游从无到有,历经20年发展,已昂首迈入浙江省旅游强区行列,成为2006年、2011年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举办地。投资达百亿元的旅游“1010”工程、“华东会客厅”品牌建设,将加速萧山实现打造世界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