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7日 星期三

    体育大国何以难见体育电影?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7日 09版)
    电影《筑梦2008》海报(资料图片)
    电影《女篮5号》海报(资料图片)

        说起体育电影,相信很多人都会随口列出一长串国内外佳片:《女篮5号》、《沙鸥》、《百万美元宝贝》、《愤怒的公牛》、《火的战车》、《胜利大逃亡》……但从这名单中我们不难发现——外国的多,中国的少;就在为数不多的中国体育电影名单里,也是以前的多,现在的少。

        体育题材一直是美国好莱坞的重要创作源泉。在最近三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体育题材影片均有获奖力作。相比之下,中国影坛近年来以该类题材拍摄的电影作品不仅寥寥无几,而且鲜有力作,能够在各大电影节上获奖的更是凤毛麟角。中国体育电影夺得大奖还要追溯到20年前,那是由张暖昕创作的以女排为题材的电影《沙鸥》。

        与此同时,近30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金牌以及奖牌总数更是超越美国跃居首位。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缘何我国体育类电影依然匮乏,有影响力、有感染力的更是少之又少?体育题材为何难获导演与投资方的青睐?

        体育题材源泉难觅

        就在体育电影精品难现的同时,我们发现,最近一二十年体育类的文学作品也是少之又少,像《扬眉剑出鞘》、《中国姑娘》那样的文学佳作已基本绝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康认为,体育文学作品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体育电影的质量与数量的下降。

        曹康认为,题材难觅的确是体育类文学创作的短板。人们对姚明、刘翔等体育大腕都太熟了,没新鲜内容可挖,小人物又很难引起关注。另一方面,现在的导演和资本都追逐名编剧,而活跃在影坛一线的几位著名编剧都因为个人经历和爱好,从未涉足过体育题材;新冒出来的编剧,获得的机会则少之又少。就导演本身来说,因为兴趣偏好的缘故,大多不了解体育,更谈不上体育情结。

        曹康痛心地指出,国产电影繁荣的表象下是创作类型的极度单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体育电影的缺位并不是唯一现象,军事、儿童、科幻、农业、教育等题材影片几乎都是“短腿”。一位涉足影视的民营企业老板就告诉记者,现在的民营资本,没有市场试金石试过的题材基本不会碰,一旦哪类题材热了,大家伙儿就一哄而上。

        观念偏差成创作瓶颈

        在第33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特别奖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永恒之火》,是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上唯一一部获奖的体育电影,不过,这是一部纪录片。

        该片总导演顾筠认为,中国体育电影的质量和数量与体育大国这个头衔是极不相配的,其原因与国人对体育的理解有关。“老百姓不是不热爱体育,而是更热衷于看到金牌的诞生。”她认为,欧美则更多地把体育看作精神力量的来源,更注重体验的过程,夺冠并不是他们参与体育的唯一目的。“就拿《沙鸥》来说,女主角拿不到冠军,就把银牌抛下海了。”

        顾筠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去年她在拍摄广东亚运官方电影期间,关注了一名澳门的运动员,她是聋哑人,本身是一名公务员,利用业余时间练习铁人三项。当运动员并不是她谋生的手段,她是希望通过运动去坚定自己的理念,增加自己的自信。这与我们多数人的理念不同。正因如此,要求编剧、导演等电影工作者跳出生活去创造与好莱坞看齐的体育题材影片是不现实的。

        顾筠所拍摄的《筑梦2008》与《永恒之火》在国际上屡获殊荣,但在国内电影院却鲜有上映,她透露,这是一个两难的处境。“电影院也要讲求经营成本,当然宁愿买入商业大片以保证票房。”

        尽管体育题材暂时还不是国产影片的“香饽饽”,不过,顾筠表示将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首先从青少年中普及,慢慢培养观众,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培养体育电影这个市场。”

        励志是精髓,不是全部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指出,我国很多体育电影,基本上都在重复主人公在遇到各种逆境时不气馁、奋力拼搏从而成长的套路,这很容易使故事元素变得单一,还严重影响了体育电影本应有的动感节奏。“体育电影不仅仅是励志,还关联着人性、人生、梦想,应挖掘其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主题。”他举例说,谢晋50年代拍摄的《女篮5号》,在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下表达了“拯救”的主题。

        曹康也认为,中国第四代导演张暖忻的《沙鸥》,将体育比赛与改变“东亚病夫”的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表现了民族尊严;而奥斯卡获奖影片《百万美元宝贝》,则通过讲述女拳击手不断探寻生命意义、锻炼意志力的故事,启发人们夺冠不该成为体育竞技的唯一目的,在比赛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也是体育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曹康看来,正在拍摄的《阿米走步》似乎已经吹响我国体育电影转型的号角。在这部影片中,从对立到合作,从挑战对手到挑战自然,几条线索交织串联,涵盖训练、比赛、生活、爱情等诸多方面,观众将从中获得多层次的感官体验。此外,《阿米走步》还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制作模式: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支持;地方体育局(青海和甘肃)多方面配合;民营资本投资与编剧自筹资金相结合。

        “虽然效果还有待影片上映后才能得以验证,但其运作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为以后体育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曹康表示,支持拍摄体育电影也是作为职能部门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在推进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在体育影视领域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

        曹康同时还告诉记者,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将着力帮助解决体育电影剧本匮乏的问题,鼓励作家多创作体育题材的文学作品,并力图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能的创作条件。

        本报记者 王 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