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6日 星期二

    毛乌素沙地

    造地技术还靠“两害”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6日 10版)

        本报榆林9月5日电(记者 张哲浩)沙土和砒砂岩共存于毛乌素沙地。科技人员发现:将砒砂岩以科学的方法按一定比例掺入沙土,即可增强沙漠的保湿性能,从而使沙化土地得到改造。在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端的陕西榆林,通过这种技术再造的耕地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效果良好。日前,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大和中国农大等单位的专家,对“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成土核心技术”进行了技术论证,认为它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毛乌素沙地,是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沙地的统称,总面积约784万公顷。在毛乌素,砒砂岩和沙土并称“两害”,砒砂岩一旦裸露风化,随水大量流失,被称为“环境癌症”;沙土特性疏松,漏水漏肥,形不成土壤的团粒结构。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学和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公司共同组成的课题组,经过科学分析发现了二者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他们将两种物质进行机械合成和物理胶结,构筑沙岩共同体,在固沙的同时,利用新“土壤”进行农业生产。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还集成运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工程规划设计技术、大田营造技术等,基于生态友好型农田系统建设的理论和技术,与现代高效农业无缝对接,实现了毛乌素沙地从被动的单一化治理,向主动的综合化利用的模式转变。

        在榆林市近郊的大纪汗村和孟家湾村,记者看到,经再造的2000多亩耕地已经开始了集约化经营,种植的马铃薯长势喜人。据项目负责人韩霁昌介绍,今年马铃薯收成将达到亩产3000公斤,比原先的产量增长一倍以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