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5日 星期一

    辽艺用郭明义精神排演《郭明义》话剧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5日 01版)
    话剧《郭明义》排练现场。本报特约记者 刘勇摄

        9月2日晚在北京演出,9月3日一早就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辽宁中华剧场。谈起昨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话剧《郭明义》副导演张玉春仍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整场演出12次掌声雷动,高潮一个接一个。”

        9月3日凌晨2点36分,郭明义第一时间给张玉春微博留言:“祝贺你们北京演出成功,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是你们的出色表演感动了更多的人。”

        话剧《郭明义》为什么这样打动人心?辽宁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孙浩对记者说:“辽艺用郭明义精神排《郭明义》,不仅在外形上接近郭明义,而且在情感上贴近郭明义,从而让一个有血有肉的郭明义形象在观众心中立起来。”

    郭明义“拍桌子”

        此次创作演出《郭明义》,辽艺动用了一流的团队,邀请刚刚获得“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的《我那呼兰河》编剧黄伟英、工业题材剧作家黑继文担任编剧,三届“梅花奖”获得者、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任导演。

        黑继文告诉记者,春节前,他和演职人员一起到齐大山矿采访郭明义。去之前心里直打鼓,听说郭明义话不多,这趟能否挖出鲜活的东西?去了之后才发现,郭明义的事迹俯拾皆是。黑继文面对的难题不是素材不够,而是舞台容量有限,如何把最有价值的素材选出来。

        为了深入挖掘郭明义坚持30年做好事的真实动机,编剧和演职人员反复“逼问”郭明义。比如:“你三次把电视送人,自己的孩子不是没电视看了吗?”郭明义轻描淡写地说:“我女儿要高考,没时间看电视,不需要这个。”编剧追问:“那你爱人还要看吧,你把自己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都捐出去了,为啥?”郭明义说:“别人比我更需要电视。”编剧还是不依不饶:“不对,这不合常理。”结果把郭明义问急了,他一拍桌子站起来:“党章不是没改吗?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没变吗?我作为一个党员,先人后己有错吗?!”现场的人全都被震住了,心底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黑继文一拍大腿,得!郭明义的思想动机找到了,他始终在用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啊!

        导演宋国锋说:“以往有些典型为什么不感人?就是因为他们被有意无意地拔高了。典型的脚尖一离地,就脱离了大众,变成了一尊神。”为此,宋国锋在排练场反复强调:“我们不要在舞台上造神,而是要向人们动情地讲述一个好人的故事。”

    “我对你最有信心,因为你能吃苦”

        今年3月25日,记者第一次走进话剧《郭明义》排练场。这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老楼,180平方米的排练场地又阴又冷。墙上,挂着“用郭明义精神排《郭明义》话剧”的横幅;排练场内,导演宋国锋带领几十名演职人员在斑驳陆离的地板上摸爬滚打。换场时,主角、配角和群众演员一起搬道具。

        “这是一块功勋排练场,生产出四部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副导演张玉春告诉记者,“主角和配角一视同仁是辽艺的传统,逢戏必体验生活是铁打的定律。”

        “为了排好这台话剧,辽艺全体演职人员专程到齐大山铁矿考察,下采场、进车间,还来到郭明义家中,寻找创作灵感,了解角色性格特点。”鞍钢矿业公司总经理邵安林向记者介绍说,扮演郭明义的演员李跃民,从早到晚和郭明义在一起生活、工作了一个礼拜。为了切身体验郭明义的工作辛苦和内心世界,他几乎每天都穿着郭明义送给他的工装,和郭明义一起徒步行走在矿区盘山公路上。郭明义爱心团队献血,他也捋起袖子,献了400毫升血。在拍摄雨夜抢修道路背景画面时,他拒用替身,自己从十几米高的砬子上向下翻滚了3次,身上多处擦伤。拍摄结束后,剧组全体演职人员捐款3万元,集体加入了郭明义爱心团队。

        郭明义对李跃民说:“我对你最有信心,因为你能吃苦,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为了反复打磨作品,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60岁的导演宋国锋每天伏案工作到深夜,年过八旬的老母亲怕他累坏身子骨,天天陪在他身边,给他端茶倒水。

        扮演郭明义妻子孙秀英的演员顾玲玲,丈夫因病在北京的医院做手术。此时正值话剧《郭明义》的紧张排练期,顾玲玲一天也没请假,只能发短信请求丈夫的理解。

        18天时间,80多名演职人员没白天没黑夜地排戏,累得嗓子直冒烟,一看到盒饭就恶心,终于把戏排出来了。

        “话剧和影视所以有一拼,就在于话剧可以与观众一起创作。”著名表演艺术家、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名誉院长李默然说,话剧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在演出中,不断地修正、完善,使之达到艺术顶峰。演员的职责就是感受观众的每一次叹息、每一次跺脚声,并把它消融进你下一次的演出中。

    “辽艺大幕一拉开,就能闻到一股泥土香”

        今年7月15日,话剧《郭明义》第一次走进鞍山,在辽宁科技大学礼堂上演。之前,演职人员听说郭明义要来观看,但直到演出铃声响过两遍,也没有看到他的身影。演出开始后,细心的副导演张玉春才发现,舞台后面站着一个人,正一边看一边抹眼泪,是老郭!话剧尾声,本来应该是演员“郭明义”带着他的爱心团队走向观众。张玉春临时动议,调了一个包。当郭明义本人带着爱心团队走近观众时,大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当观众认出这是“真老郭”时,全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郭明义的工友、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生命的许平鑫,看了这场话剧后,连连说:“太像了,太像了,李跃民就是我们身边的郭明义。”

        “《郭明义》的成功,是辽艺长期坚持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与时代同步、为人民放歌的结果。”辽宁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孙浩告诉记者,辽艺成立60年来,共排演话剧300余台,有200多台是现实主义题材。有观众评价:“辽艺话剧大幕一拉开,就能闻到一股泥土香”。

        据了解,话剧《郭明义》今年4月22日上演以来,已在辽宁、天津等地演出60多场,观众超过12万人。

        网友“冬日的阳光188”说:“看了胡锦涛总书记观看《郭明义》话剧的新闻,我也掩饰不住眼含的泪水。我们的社会是崇尚道德的,是人心向善的。”网友“曲梦的小微博”说:“非常期待话剧《郭明义》。在如今的社会里,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比房子和汽车更珍贵的东西。”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 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