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2日 星期五

    文论之苑

    主旋律里的孩子们

    ——看《小小飞虎队》有感

    作者:苏 葵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2日 14版)

        如果说,刘知侠创作的《铁道游击队》堪称新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回避的重要著作的话,那么,他的另一部小说《小铁道游击队员》则影响了整整一代孩子。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连环画书,是如今那些已经迈过不惑之年的人们的童年经典。在没有变形金刚和哈里·波特的年代里,《小铁道游击队员》和《小兵张嘎》、《刘胡兰》一起,陪伴了那代人的青涩童年。

        时过境迁,孩子们手里的连环画,换成了变形金刚和奥特曼;童年的幻想,让奥术、英语和永远做不完的作业,彻底挤出了脑海……

        在这样一个时代,主旋律应该怎么唱,才能不再让人充耳不闻?才能真正传达到人们的心里?看了《小小飞虎队》,我受到了些许启发。

        正在央视1套播出的28集电视连续剧《小小飞虎队》,是根据刘知侠的《小铁道游击队员》改编的。编剧赵冬苓是擅长“主旋律”创作的高手,在我的印象里,她是极少数能把“主旋律”写得好看的编剧,这一次,她仍然没让我们这些看着《小铁道游击队员》小人书长大的人失望。

        主旋律作品作为中国影视作品中主要的类型之一,承担着国家意识形态传播的责任,也承载着一代人的历史记忆。

        在《小小飞虎队》里,编剧不仅通过大壮、虎子和小银几个小小飞虎队员的故事,书写了勇敢、侠气、保家卫国的凛然正义,也没有回避孩子们争强好胜却又贪玩和胆怯的天性;不仅在飞虎队、小飞虎队和抗日村民身上挖掘出人性的光芒,更是把善良、友爱、正直等人性的光亮赐予了一个日本鬼子的孩子——喜郎。“人之初,性本善”,善良和正直不分国界。在这部剧集中,编剧对喜郎这个人物的处理堪称亮点。为了不让别的孩子免于惩罚,喜郎不仅没有指认出打他的大壮、虎子和小银,后来还帮助他们逃出鬼子的兵营。编剧对于喜郎这个人物的塑造,以更博大的胸襟展现出普世的大爱。

        这部剧集的导演,也采用了许多与时俱进的技巧,比如对大壮飞车行侠的“英雄梦”的处理,对飞虎队员打鬼子、扒火车的处理,都借鉴了当下热门的新武侠桥段和高科技手段,更符合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口味。

        这部剧集的主角当然是孩子们。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出演“男一号”大壮的小演员演技太浅,做戏的痕迹过于明显,如果没有高明、高曙光、艾丽娅这些明星甘愿当配角,给稚嫩的孩子配戏,这部剧集将难以撑得下来。此外,有些情节过于拖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看效果。当然,这些问题瑕不掩瑜,作为“鲁剧”花园中得又一朵小花,《小小飞虎队》自有其独特的芬芳。

        《小小飞虎队》当然不是一部完美无瑕的作品,但是它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放弃“高大全”,抓住人性中最本真的东西更能打动人;不一定非是宏大叙事,用朴实亲切的故事也能吸引人;放弃高高在上的说教,用生动的故事更能感染人。总之,这部剧集给了人们一个新的答案,主旋律也可以这样唱。(作者为山东省作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