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1日 星期四

    湖南文理学院:

    人才惟先谋发展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1日 06版)

        一所地处交通并不发达的湘西北、2005年才接受并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一般本科院校,近年来招生录取第一志愿文理科投档分数线连年提高15-20分。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0%以上。

        学生在“挑战杯”科技制作、数学建模等竞赛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0多项次,计算机、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等可比性教学指标均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是什么样的神奇力量,使湖南文理学院取得如此骄人的办学成绩?答案就在对人才的重视和使用上。

        引才理念:质量兴校,人才惟先

        1999年至2006年,湖南文理学院与全国其他高校一样,乘着高等教育扩招的政策东风,顺利完成了规模扩张和外延发展的任务。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国家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从规模发展转到质量发展”。2008年,学校就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扬校”的发展战略,适时地把发展重点转向了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坚持“提质转型、强本争硕”的发展大战略,才能在这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此,该校在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提出了探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学校发展方式转型的三个转型:即向更加注重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转型,向更加注重办学效益转型。

        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要“质量兴校、提质转型、强本争硕”靠什么?要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有云:“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面对花园式的校园新区,该校党委书记李民对学校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支撑湖南文理学院快速发展,稳居同类院校前列的基础,靠的不仅仅是这些有形的建筑,最关键的是这12年来学校不断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增强了学校内涵发展的潜力。发展的事实,已经让所有湖南文理学院教职员工深刻理解了一个道理:高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该校领导班子牢固树立“惟人才以立校,惟人才以兴业”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才惟先”工程,把人才工作提升到了学校发展的根本性战略位置。近年来,学校在发展资金不太充裕的情况下,强化经费预算管理,大力缩减日常行政支出,增收节支的经费主要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今年2月份,湖南文理学院调整人事政策,再次加大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对机械设计制造、电气工程等32个急需专业引进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博士及海外优秀人才等五类人才,从安家费与科研启动金、住房安排、配偶工作安置、科研平台建设、工作津贴、科研课题奖励及路费报销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

        从政策发布到6月份短短3个月时间,学校就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奖励有突出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力争要以最好的机制、最优的环境、最佳的服务聚才、留才、育才、用才,为学校实现科学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选才理念:打造团队,高端引领

        有数量众多的高层次人才,这还只是一个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条件。如果这些人才没有团队的作用,没有领军人物,那也只能是各自为战的“散兵游勇”。湖南文理学院的决策者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选用高层次人才时,他们非常注重团队的整体打造和拔尖人才及领军人物的重点引进。该校《2011-2012年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在谈到引进原则时明确规定:“坚持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学科带头人相结合原则;坚持个体引进与团队引进相结合原则”。引进的首选对象是领军人才,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教学名师、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等。

        湖南文理学院的这种人才引进模式使许多有远见的青年学者看到了团队的力量,看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短短几年时间,该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引进学科带头人,再在带头人周围选用具有相同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组成团队,在全校形成了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团队。

        比如,湖南文理学院首批引进的杨品红教授,就是湖南省高校学术创新团队的带头人。他领衔主攻的“水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研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海归博士李长生正带头组建“微纳米电子材料及器件计算”的研究团队,搭建一个微纳米电子材料及器件模拟计算学科基地平台;管理学博士杨安华,将组建“危机管理研究中心”,重点开展跨界危机管理与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研究,五年之内能将该中心建成省内外一流的危机管理研究和培训机构。据了解,该校已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湖南省高校学术创新团队1个,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学科4个。

        用才理念:服务需求,人尽其才

        让花费众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学校各项事业中人尽其才,在比较宽松自由的空间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能,这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在近几年服务学校“强本争硕,提质转型”的内涵发展需求中,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的确确做到了人尽其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记者了解,学校通过近10年努力陆续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该校目前拥有的12个国家级和省级学科基地平台,主要靠近年来引进的“双高”人才组成的大团队领衔打造。如国家级平台“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湖南文理学院培训基地”,就是依托机械工程学院罗佑新教授领衔的“现代机构学及CAD研究团队”来打造的。

        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产学研合作方面,湖南文理学院科研人员通过与常德两家上市公司、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健米业和大湖水殖联合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对于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淡水水产养殖及加工等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上市公司大湖水殖原董事长兼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湖南文理学院以杨品红为首的专家学者们的倾力支持,实践证明,他们的科研开发水平是过硬的。”

        在人才培养方面,湖南文理学院近几年来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该校的可比性教学指标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毕业生考研率、就业率连年攀升。今年被重庆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的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生刘静同学激动地说,“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因为母校有一大群优秀的高层次、高水平的老师。”

        (本报记者 曹建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