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1日 星期四

    光明时评

    无证幼儿园“开关循环”何时了

    作者:李玉兰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1日 02版)

        因为没有办园许可证,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31家幼儿园被要求在9月1日之前关停,否则将面临强制执行。对此,大兴区教委表示,辍学孩子的具体安置措施由镇政府负责。镇上相关负责人表示,“黑幼儿园”关停后,镇政府会有相应的安置措施,但暂时不便告知。

        幼儿园没有办园许可证,意味着无法确保安全和质量,应该尽快关掉。去年国务院提出发展学前教育的10项措施就指出,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于无证办园的,经整改达到相应的标准,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当地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缔,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

        关停无证幼儿园无可指责,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其一关了之,管理任务就算完成了。学前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公益性和普惠性是其基本特点。关了无证幼儿园大快人心,但孩子们去哪儿上学、如何享受普惠,不免让人揪心。如今开学在即,镇政府的安置措施还“暂时不便告知”,怎能不让孩子家长人心惶惶?

        政府部门的“不便告知”,其背后恐怕有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难言之隐。记者采访中也发现,该镇辖区内有10万名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入园幼儿上万,正规幼儿园却只有两家。关掉31家非正规的幼儿园之后,孩子如何妥善安置确实是个难题。

        对民办幼儿园严格监管、无证关停是行政部门的责任,同时,解决“入园难”的民生问题,鼓励和支持民办园也应该是行政部门的份内之事。无证幼儿园屡次被查仍偷偷开课,家长们明知其无证办园还坚持把孩子送去,反映着幼儿教育的巨大“刚需”。如果加强监管却不解决出路问题,结果肯定还是“按倒葫芦起来瓢”,让无证幼儿园的“开关循环”无休无止。

        平时为管理而管理,遇到问题良莠不分一刀切,在我们的一些管理部门是一个通病。久而久之,规则没有建立起来,问题也会越积越多。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园条件、获得办园资质需要大量投入,但在简单粗放的管理下,短期行为反而具有竞争优势:一方面,风头过了可以重开,让一些办园者能省则省;另一方面,有心办园者也没有信心,万一大量资金和人力投了进去,政策一句“不合格”就都打了水漂。

        加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判定幼儿园是否合格容易,让不合格者变得合格不易,却正是管理者需要努力去做的。“入园难”在许多地方都存在,特别是流动人口多的地区,更是资源紧缺。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扩大公办幼儿园的容量,另一方面要通过各项政策扶持、鼓励投资,提升民办园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使更多优质的民办园达到办学标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