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31日 星期三

    科学发展 转变方式

    鄱阳湖畔“唱大风”

    ——江西九江庐山区践行科学发展观纪实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31日   03 版)

        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清风、科技新风、民生暖风为突破口,唱响了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相统一的“大风歌”。

        庐山东麓,鄱阳湖畔,由中电投江西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投资3.6亿元建设的庐山区长岭风电场,23台风电机组正在上网发电,今年上半年发电4400万千瓦时,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累计发电1.8亿千瓦时。

        千年的鄱阳湖古风,变身清洁新能源,日前CDM(节能减排)项目,通过联合国理事审查并注册成功,累积减排二氧化碳20余万吨,成为江西省低碳经济的典范。这是庐山区大力发展高新科技项目,引进绿色产业,追求绿色增长的缩影。

        对于中部欠发达地区,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是最佳的选择。庐山区明确决策,绝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弯路。一方面着力引进高新科技项目;另一方面对引进投产项目严格把关,发展循环经济,力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该区建立健全“绿色GDP”考评机制,凡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哪怕“一本万利”也坚决“一票否决”。不断提高企业的“绿色门槛”,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绿色的工业园区为城市增添了绿意。2010年,庐山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3天,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现“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目标。

        一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就在于永远在寻求更好的、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普通群众,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同时,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庐山区的实践,开创了一条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庐山区将民生保障作为党委、政府的头号工程,全面实施7大类82项民生工程,从住房、医疗、文化生活、公众安全感等方面,初步构建起城乡一体的民生网络,惠及全区25万城乡群众,实实在在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全区2100余户城乡低保户、五保户等特困群体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属城市困难群体的,通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发放住房补助予以解决住房困难;属农村困难群众的,按照无房户和房屋危旧程度予以新建改造。同时,对新建户每户予以1万至2万元的补助,维修户每户予以1500元补助。通过这种方式,每年有数百户居民告别旧居,住上了“放心房”。 

        城乡医疗救助是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政策的又一重要补充。庐山区在确保特困群体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将这一政策扩大至低保边缘户,取消了病种限制,实行病人住院直补,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住院难、资金垫付难和报销难等问题。作为江西省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县区,庐山区自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全区已有8万余人参加了保险,参保率达98%。

        为丰富群众生活,庐山区镇镇建起了文化广场,村村建起图书室、卫生室,惠及乡村群众6万余人。

        (本报通讯员 周云飞 张海岩 张家峰 本报记者 胡晓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