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31日 星期三

    光明时评

    向月饼征税不正当

    枰 纶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31日   02 版)

        税务部门要征“月饼税”,这引起了人们的争议。

        实际上,“月饼税”该不该征,发放月饼的福利该不该有,都是争论不出头尾的问题。应该问的是,为什么在有的管理部门惰于作为,“调查靠媒体,处理靠通报”,留下大片履责空白的时候,税务部门却一枝独秀,不仅“勤于作为”,而且“勇于作为”,把敏感的“胡须”伸进每一个可以收税的细小角落?为什么在工资增长幅度落后于税收增长幅度的情况下,“发月饼”的单位却热衷于发放实物“福利”?

        前几个月,沈阳的菜店里出现了问题豆芽,开会处理的时候,这个部门说这事不归我管,那个部门称这事我管不了。前些年,北京市对自行车征税,每到年底年初的征税季节,但见大街小巷、粗窄胡同布满征税的摊点,为的是向每辆自行车征收几元钱的税。在这里,有关部门的懒得作为和勤奋有为,二者表面看大相径庭,实际所遵循的乃是同一个逻辑。在权力本应履责、有益于公众的地方,它们经常消失得无影无踪,地沟油、问题奶粉、有色馒头……近些年震动全国的大案要案,哪一个是职能部门在履责过程中发现并曝光的呢?

        但是,用申辩“发月饼”的不同性质,来反对税务部门对“福利月饼”收税的理由,实际上是用错了“盾牌”。从“月饼税”中,人们看到的是有关部门在逐利时无孔不入的性状。

        向“福利月饼”征税的非正当性,并不能证明“月饼福利”本身的正当性。块把月饼并不能代表什么福利,但现实中,“月饼福利”的有无,并不以发月饼部门的真正福利的好坏为条件。发月饼的“动力”,正在于福利由钱币到实物的转换上。也正是由于存在这种转换,生产月饼的厂商才胆敢生产天价月饼而不愁卖不出去,采购月饼的人也才宁愿在购进“福利月饼”时“就高不就低”。这时候,决定福利以什么形式发放的权力,在没有监督或者监督松懈的时候,是必然要“上下其手”从而推高月饼价格的。

        同样道理,“月饼福利”的非正当性,也不能证明向“福利月饼”征税的正当性。把福利待遇规范化,给公民的经济活动及其利益留有适当的自由空间,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税务部门把触角伸进任何一个微小毛孔的后果,就是所有生利的地方都被迫用非正当和“非法”的办法来规避非正当的征税。像这样以非正当行为制止、抵制非正当行为,还各自都以为自己行为是正当的,这才是向“福利月饼”征税真正可怕的地方。

        (选载自光明网评论员文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